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1|回复: 2

帝国末日——史上最为血腥惨烈的柏林之战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246

积分

游客

积分
3246
发表于 2007-11-21 23: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联军队历来是“大炮兵主义”的崇尚者,这些红色战争之神也在柏林巷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柏林,苏军大量使用了大口径火炮攻击德军的坚固建筑物,由于榴弹炮的射角更大,因此应用中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炮弹能够贯穿1座小型住宅楼的152毫米火炮仍不能满足攻坚的需要,因此苏军把203毫米B4榴弹炮也拉进了柏林市区。对于已发现的德军工事或街垒,苏军的重型火炮时常在200—300米的距离上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如果是对强击支队的火力支持,以400米纵深为界实施密集射击,对更大纵深只射击广场、十字路口和拐角建筑。编入强击支队和强击群的火炮在攻击建筑物时,以大口径火炮和重型自行火炮向地下室和建筑物低层射击,中小口径火炮则向建筑物中层和高层窗口射击,迫击炮向屋顶射击,掩护强击群接近建筑物。配属于强击群的工兵,在强击群内担任在废墟和障碍物中开辟道路和扫雷的任务,此外工兵还对建筑物和其它工事实施侦察,进行坑道作业,同火灾作斗争,同时担负对坚固建筑物的爆破任务,喷火分队则用来消灭坚固工事和坑道内的敌人。

以上是苏军在柏林巷战中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及其编成内各兵种的运用情况。

在夜间,战斗也没有停歇,从空中飞行员们可见看见苏联士兵手中的火把在黑暗中挪动。不过在残酷战斗中,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逐渐明白,战败不可避免!苏联人开始尽量避免从街道上通过,而开始在加强的坦克和火炮支援下,逐个房屋的清剿。越来越多的德军士兵被打死在窗户旁,或者和碎石一道被炸上天、被坦克履带碾成肉泥。

笼罩在末日气氛中的德国人不仅士气瓦解,有时甚至连做人的尊严也开始丧失。过去道貌岸然的德国将军追逐半裸的女通信员;在希特勒总理府的角落里发生着集体淫乱;汹酒也成了摆脱灭亡恐惧的灵丹妙药。普通市民们对于驻扎的军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们会招来苏联人暴风雨般的炮击;而一些买卖人则用他们藏着的私货去讨好冲进来的东方征服者,某位德国老板就向红军提供了可口的白面包。柏林的工人阶级似乎多少有些指望,在他们中流行着某个德国女歌手的话:宁可让俄国人贴着我的肚皮,也不愿英国人的炸弹落到我的头顶。这种不怎么令人高兴的俏皮话背后另一个无情的事实是,不管斯大林是否打算让红军以“有教养的姿态”出现,事实这是不可能的。强奸和掠夺到处发生。现在红军士兵感兴趣的是报复、是发泄,或者是为战后注定艰难的生活创造一点物资保障,而不是国际主义。在苏德战争中,国际主义已经被希特勒枪毙了,并被送进焚尸体炉烧成了灰。

目睹了柏林地狱般的景象,魏德林炮兵上将早已对希特勒援军将至的保证失去了信心。事实上,他原来所隶属的第9集团军主力溃败,只有2-3万人(苏联人对这个数字异议很大,认为至多不过几千军人逃脱)得以逃到西方军队的阵地寻求庇护,而温克的“援军”也是自身难保。1945年4月28日早晨,已经另有打算的魏德林开始清点家当。他的第56装甲军还有4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可以使用,处在其指挥下的战斗部队大概有3万多人(大部分国民突击队看来没有包括在内)。魏德林和他的参谋长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草拟突围计划。计划指出,德国人在柏林坚持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弹药即将耗尽,粮食和医疗物资仓库也大都落入红军之手。为此,魏德林打算把部队分成3个梯队突围。第1梯队包括第9伞兵歼击师主力、“爱德尔”战斗群、第18装甲步兵师;第2梯队包括2个团和空投的海军人员,希特勒的卫队将掩护元首和其它官员在该梯队突围;第3梯队包括“明赫贝格”装甲师和年轻的贝伦芬戈尔将军的战斗群,党卫军“诺尔兰德”第11装甲步兵师,第9伞兵歼击师的部分兵力。突围部队将沿维尔格尔姆施塔特以南的安德尔一黑尔街向城西北冲击,夺取斯潘道南面哈韦尔运河上的桥梁,杀开一条血路突出红军的包围圈。这些部队有3万人,40多辆坦克强击火炮。

当天夜间,德国飞机在柏林空投了6吨粮食,15到20发反坦克火箭弹,这点对魏德林来说几乎和没投一样的物资当然改变不了他的突围设想。22时,魏德林带着计划去见希特勒,可元首拒绝突围。他告诉魏德林,即使逃出柏林,也只不过是从一个“大锅”跳到另一个“大锅”。而且作为德国国家元首,他也不能容忍呆在露天或者农舍里坐以待毙的命运。希特勒宁可在他的总理府去迎接最后的时刻。

在残酷的巷战中,很多被苏军俘获的“国民突击队”员往往因为没有军装而被苏军处决(相对而言处死陆军士兵的情况还算少),因为不穿军服而手持武器者在战争中是不受保护的。当然,德军“诺尔兰德”师的党卫军也在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枪杀了苏军战俘。但大多数德国人多少是有些动摇情绪,很多绝望的国民突击队开始脱下制服和臂章溜下火线。在帝国体育场,冲锋队营长霍尔特向他的残部宣告,尽管有可能被党卫队当作逃兵枪决,但大家最好还是回家。用他的话说:“现在惟一能做的是让他们回家,不然难道让他们向苏联坦克扔石头么?”党卫军军中,同样的倾向也存在,“诺尔兰德”师师长古斯塔夫少将25日已失去战斗意志,不过这支部队在党卫队旅队长库鲁肯贝格博士指挥下,与“查理曼”师的300人一起还在坚持战斗。

提尔加登是一个沙洲,四面环水,位于施普雷河与兰德维尔运河之间,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橄榄球,两个尖角分别指向西北和东南,大约8公里,宽约2公里。第三帝国主要的政府机关,包括帝国办公厅和国会大厦均在这一带,包括希特勒本人。防守提尔加登沙洲的是元首警卫队、第18装甲步兵师、党卫军“诺尔兰德”师主力以及一些退守到这里的海军和若干被打散部队的残部,他们凭借坚固的大楼,瞰制着四周的地形,以火力控制了所有通过沙洲的接近地和通道。

4月27日起,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5个集团军已把提尔加登沙洲团团围住。东南是别尔扎林的突击第5集团的3个军(即近卫步兵第26军、步兵第32军和第6军);南边是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的2个军(即近卫步兵第4军和第29军);西边是波格丹诺夫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的部队;北边是库兹涅佐夫的突击第3集团军的2个军(即近卫步兵第12军和步兵79军)。4月28日,苏军大大压缩了对提尔加登的包围圈,几个集团军全部压在河岸上进行强渡的准备。在准备进攻的时候,苏军各部队接到了这样的命令:“不要心疼炮弹,也不需要节省子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要敞开打。”苏军也要毕其功于一役,使出全部的本事来了。各种口径的火炮,从反坦克炮到大威力要塞炮,比如203毫米口径的B-4型重型榴弹炮,全部用来进行直瞄射击。甚至把各种型号“卡秋莎”火箭炮也在烟幕和烟尘掩护下,直接推到河岸上,对德军防御工事进行齐射。苏军“以强制胜”的作战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至。

在近卫第8集团面前的兰德维尔运河上,只有在近卫步兵第79师第220团进攻地段上,还有一座拱形大桥完好的保留着。但这座桥也是德国守军“诺尔兰德”师“丹麦”“挪威”战斗群重点“关照”的目标。德军在运河向己方弯曲的弧形部分的各座桥梁下,靠近水面的地方构筑了很多火力点。位于对面大街上的苏军火炮根本打不到它们。无怪乎崔可夫的第一次强渡要失利。4月28日夜间,苏军通过往河里扔装有刨花的麻袋的办法,制造了强行泅渡的假象,引诱德军开火,从而摸清了对面德军的火力配备情况。清晨,苏军炮兵将侦察到的德军火力点全部摧毁。但是有几辆德军“虎”式坦克,隐蔽在纵深防御工事中未被发现。当苏联坦克刚刚开上拱形大桥,立即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射击,两辆坦克当即被击毁。吃了亏的苏军坦克兵把被打坏在桥面上的坦克拖回来后,决定采取一种从未使用过的烟幕掩护法。他们在坦克挂满发烟罐,点燃后直冲桥头。被搞得目瞪口呆的德国人还没缓过神来,苏军坦克已经冲过了大桥,在河对岸取得了一个立足点。与此同时,近卫步兵第59师的一名上尉连长巴拉金带领几名战士顺着下水道来到运河边,泅渡过河,再从那里顺着下水管道渗透到敌人侧后,一举消灭了两支德军守备队,并俘虏了68名“国民突击队”的成员。还有的部队利用穿过运河的地下铁道,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4月29日 柏林街头

在提尔加登沙洲的北面,突击第3集团军的步兵第79军受命向施普雷河南岸的国会大厦地区进攻,这是一个新投入战斗的新锐军。第79军军长佩列韦尔特金将军把强渡施普雷河夺取国会大厦的任务交给了步兵第171师和第150师。此刻除了提尔加登一带外,柏林市区的德军的抵抗已基本失去了组织。

4月29日零时30分,苏军第171师和第150师开始强渡施普雷河。第171师经过1小时激战,渡过了施普雷河。第150师到凌晨的时候也强渡成功。这时,挡在苏军进攻部队和国会大厦之间的是昔日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掌握的内务部所在的吉姆勒宫。4月29日白天和夜间,第171师和第150师的两个团为夺占内务部大楼展开了激烈战斗。这座红砖砌成的6层大楼已经被烟火熏得黑糊糊的。大楼的所有的角落都成了血腥的战场。在这里手榴弹、刺刀和冲锋枪成了最有效的武器。到29日午夜,苏军在又投入1个团的兵力之后才彻底占领了大楼。这时,已经是4月30日凌晨4时了。

与此同时,东面的突击第5集团军在渡过施普雷河后,把在政府区顽抗的德军分割成了几部分;西面的第47集团军占领了哈韦尔河西岸的波茨坦、施潘道一线,彻底封死了德军向西突围的道路,提尔加登被彻底孤立起来了。

就在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部队取得重大进展的4月28日24时,大本营传来的一纸命令却使先前心情愉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心头布满了愁云。该命令划分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之间最后的战斗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到马林多夫的一般仍和以前一样,然而它经腾珀尔霍夫车站、维克托一刘易斯练兵场至萨维尼亚车站,往下沿铁路经过沙尔洛腾堡、韦斯特克罗伊茨到鲁列本车站。这条“残酷”的战斗分界线将柏林市区几乎全部重要的纳粹首脑机关,都划到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攻地带以外。然而,科涅夫此时根本不敢向因进攻进度缓慢而早已不耐烦的斯大林申辩。他只好在4月29日,从柏林市中心区,撤出了位于这条分界线以外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的部队。然后命令他们从舍纳贝格南部向萨维尼亚车站方向进攻。看来,斯大林还是想把攻克柏林的最大桂冠戴到他的副手——朱可夫头上。

在柏林的其它地区,此时已快要平息了,但在季度尔加尔泰纳公园,德军的抵抗仍然很顽强。苏军第29近卫步兵军对安卡里斯科地铁站连续进攻了几天依然没有奏效。在地铁隧道瑞安装了探照灯并有坚固工事的德军,不但顶住了没有重火器支持的苏军,而且还偶尔主动出击,给苏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党卫军“明赫贝格”装甲师的残部,也还在动物园到勃兰登堡门一带凭借剩下的几辆坦克固守(包括虎式坦克),“查理曼”师的法国人,则在安联广场一带继续自己的最后的战斗。

德国电台:元首在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中阵亡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毙命(据认为是15时以后,一说是15时30分,一说15时50分)。对于他的死亡方式,东西方将展开一场激烈的、至今也没有最终答案的、而且多少有些无聊的争论。

就在希特勒享用最后一顿午餐的时候,苏军步兵第79军所属步兵第150师和第171师开始了夺取国会大厦的战斗。国会大厦位于提尔加登中央公园的东北角,靠近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有圆顶的大楼,由于受到了多次轰炸,已变成了空荡荡的庞然大物。国会大厦四周设置了环形防御,大厦西面有一个开阔的小广场,北面、西北面和南面都掘有堑壕、交通壕,有的堑壕中还注满了水。 大厦所有的门和窗户都用砖石堵上,只留出小小的发射孔和观察孔,主要出入口前面均砌起了高墙和胸墙。大厦内大约有1200—1800人左右的德军部队(主要由党卫军、飞行员、军校学员、水兵等组成),主体是党卫军“诺尔兰德”师的一部分兵力和第18装甲步兵师余部防守。

4月30日11点,苏军开始了进攻前的火力准备。炮火急袭后,第150师和第171师的强击支队发起了冲击,企图从三个方向冲进国会大厦。但是未得到可靠压制的德军火力点立刻喷射出猛烈的火力。苏军士兵纷纷中弹倒地,掩护出击的十几辆坦克也被反坦克炮击毁大半,第一次冲击失利。下午13点,苏军89门火炮、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对国会大厦暴露的火力点进行了30分钟的直接瞄准射击。国会大厦的墙面顿时变得千疮百孔,用砖石堵住门窗构成的火力点连同后面的士兵都被炸碎,在大厦厚实的墙面也被炸开若干大洞。

趁着德军火力被压制的时候,苏军各强击支队在坦克23旅十几辆坦克掩护下重新发起冲击。他们利用空地上的障碍物和兵器残骸作掩护交替前进,避开德军正面火力,缓慢地向大厦推进。终于在14点25分,步兵第171师由萨姆索诺夫上尉指挥的一个营和第150师达维多夫少校和涅乌斯科罗耶夫大尉指挥的两个营,冲进了国会大厦。突入的苏军立刻分成小组逐层肃清大厦一层的德军。双方在房间内、楼梯上、走廊里展开了激烈的近距离交战。几乎动用了所有类型的武器,从匕首、刺刀、手榴弹直到重机枪、火焰喷射器。自动武器像刮风一样狂扫,大厦的墙壁全都变成了蜂窝状。急红眼的德国士兵把本来是“坦克杀手”的长柄火箭弹也用来对付苏军步兵,向冲进来的苏军分队胡乱喷射,击中的地方不是一片血雾就是轰然一个大洞。由于面积太大,苏军攻进来后,也只能攻占一块地方巩固一块地方,不可能像别的建筑物那样一蹴而就。苏军甚至把原来室内战斗根本用不上的重机枪也抬进来,向对面德军猛扫。落到苏军手中的长柄火箭弹也成了德军的噩梦,苏军摸到一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向德军发射。在硝烟弥漫光线昏暗的大厦内部,不断有双方士兵从楼梯或楼板上的大洞跌下,摔在坚硬的地面上死去。苏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肃清了大厦的下面几层的德军。但据守大楼的德军拒不投降,要与苏军死战到底。

4月30日18点,苏军两个师的增援分队进入国会大厦。力量对比的天平开始向苏军倾斜。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士兵被打死,德军的抵抗开始减弱了。这时不想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付出更大代价的苏军指挥官,召唤坦克向大厦尚在德军手中的楼层射击。停在大厦前面广场上的坦克立即开火,砖石夹杂着德国士兵的身体四处横飞。苏军的进展大大加快。在4月30日,红军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国会大厦主楼圆顶上升起了突击第3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授予的第5号红旗。

30日晚上,总理府里残剩下的人,包括鲍曼(这个惹人讨厌的家伙曾经试图指挥魏德林)和孟克等人开始突围。党卫军“诺尔兰德”师为此动用了5辆坦克:党卫军第503坦克营的2辆“虎王”、2辆“黑豹”、1辆强击火炮、8辆其他装甲车辆,被用于这次突围;参战者中不少于一半是非德国人。但2辆“虎王”据说在通过国会大厦附近的电车轨道时被干掉了;鲍曼死在了突围途中;而被打散的孟克等人则在通过贫民区时看见了工人从窗户里伸出的示威拳头。这是德国工人阶级在末日临头的党卫军分子面前显示的全部威力。无怪乎斯大林曾经以颇为藐视的口吻说道:德国工人会仅仅由于买不到火车票而取消罢工。孟克将军成为了苏联人的俘虏,并最终获释。总的来说这个党卫军头头在俄国没有受什么罪。

攻克柏林的标志性战斗接近尾声了,但柏林巷战仍然在激烈的进行着。

在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仅仅知道希特勒已死,自己继任为纳粹德国元首的邓尼茨,在通过电台“宣誓就职”的同时,向世人宣布:“元首在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中阵亡”。

5月1日凌晨4点,崔可夫在获得朱可夫的同意后,会见了德军最高指挥部的谈判代表克莱勃斯将军。克莱勃斯带来了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并要求停火。由于克莱勃斯在无条件投降问题上作不了主,只得返回向戈培尔请示。

5月1日,苏军步兵第416师与德军“明赫贝格”师激战,该师不足一营的剩余部队在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街垒和动物园的地堡里,进行着最后有组织的抵抗。有资料显示,来自波兰的IS-2坦克和坦克手,也参加了这里的战斗。中午,德军最后1辆虎I坦克被丢弃在距离勃兰登堡门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最后一门PAK40反坦克炮也被摧毁,失去了坦克的党卫军坦克手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步兵武器,与步兵一起进行了最后的战斗。傍晚这里的德军被歼灭,一面红旗插在了勃兰登堡门上的青铜四驾马车上面。入夜,苏军用1.8吨炸药炸开了特拉特隧道顶部,向用水淹没了这里仍在顽抗的德军。

5月1日18点,返回地下室的克莱勃斯有了回音,表示德军最高统帅部拒绝无条件投降。此时,柏林市内只剩下个别地方还有德军在凭借为数不多的弹药固守在孤零零的街垒或大楼中,成了红色海洋中的孤岛。18点30分,苏军所有火炮一齐向德军阵地开火,明确警告德国人不投降只能自取灭亡。5月1日晚,苏军最后肃清了国会大厦的残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市内很多地方会师。

5月2日零点40分,苏军电台收到了德军要求停火的呼叫。早上7点左右,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炮兵上将来崔可夫的指挥所。他告诉崔可夫戈培尔已经自杀,然后向柏林城防部队下达了立即停止抵抗的命令。5月2日15点,柏林城防部队全部放下武器,柏林巷战和整个柏林战役正式结束。第三帝国的首都仅仅抵抗了一周时间就落入了俄国人之手。

柏林巷战就其具体的作战方式来说,同斯大林格勒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以小型战斗群围绕坚固建筑物进行攻防作战,然而,柏林巷战就其战役层次来讲却有着本质不同,斯大林格勒由于背靠伏尔加河,使德军无法完全包围斯大林格勒。在德军沿河岸进攻受阻后,苏军始终保持了若干渡口在自己手中,保住了身后的水上运输线。苏军依靠伏尔加河的水上运输线,不断将有生力量增援到斯大林格勒城内。正是增援进来的新锐部队多次把斯大林格勒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并使斯大林格勒的防御愈加强固。如果没有这些新锐力量,不管苏军有多顽强,在拥有巨大优势的德军进攻下,斯大林格勒也是要迟早落入德军之手的。相比之下,柏林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苏军跨过奥得河和尼斯河后,很快完全包围了柏林,柏林守军得不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尽管能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但迟早要被优势苏军不断消耗并最后消灭。从战略层次讲,斯大林格勒后面是苏联广大的战略后方,增援的兵力、兵器有可靠的保障,并能积聚起强大的反攻力量。柏林的后面是被西线美英军队紧紧相逼的西部战线,大片领土已被占领,已经不存在稳定的战略后方,根本不可能得到实施反攻需要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从纯军事角度讲,柏林的失陷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苏方资料,投降就俘的柏林城防部队有13万4千多人。苏军在整个柏林战役中则付出了超过30万人伤亡的代价。城市还残存的建筑物窗口挂出了无数白布,却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者们所期待的红旗。苏联人对此打趣的描绘道:“柏林的红色窗帘安然无恙,只是床单都不见了。”红军涌入了希特勒的总理府,女医生们掠夺了希特勒夫人的衣服,高兴的拿着花色胸罩扬长而去;而苏联下级军官们则让留下来的德国工作人员陪着他们喝酒庆祝。不过当苏联人发现戈培尔孩子尸体的时候,却被吓得脸色发白。总理府附近,被德国人处决的最后一批逃兵、包括几个小孩的尸体还没有被解下来。

在柏林城里,苏联人开始发放食物,这是斯大林收敛德国人心的措施之一。不过在执行中却也依然免不了敌视和暴力。据说一些德国居民曾经企图哄抢苏联人发放的面包,结果遭到了红军女兵的手枪射击。另外有些德国糊涂蛋由于没有把家里的气枪上缴,被拉出去毙了。妇女所遭受的苦难则真是一言难尽,德国人强加于俄国人的无穷苦难现在被以最原始的方式加以报复,据说那些从柏林附近战俘营里释放出来的苏军战俘加剧了这种报复。不过老实说,把40多万经历了死亡肆虐的战争的士兵放进一座巨大城市,即使他们没有报复之心,军纪的崩溃恐怕也在所难免。

相形之下,大街上成群结队通过的德军战俘的命运还不算太坏。而德军高级将领虽然得到了相当礼貌的对待(有时甚至是盛宴款待),却依然被装上飞机送往苏联。对斯大林来说,他们都是自己宝贵的战利品,值得收藏。

主题

0

回帖

105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105
发表于 2007-12-7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林之战从分显示了战争的残酷!

主题

0

回帖

139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8-1-3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0:50 , Processed in 0.0336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