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0|回复: 5

周公资料汇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发表于 2007-11-12 12: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公资料分几种。1,论述他的书籍和论文题目;2,有关研究他的史学观点;3,历代的评价;4,史籍上出现次数。

        先发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第六章《周公事迹编年》

公元前1057年  文王受命元年

殷赐命姬昌弓矢、斧钺,周得征伐。(《史记·周本纪》)

公元前1056年  文王受命二年

周伐犬戎。(同上)

公元前1055年  文王受命三年

周伐密须。(同上)

公元前1054年 文王受命四年

周败耆国。(同上)

公元前1053年 文王受命五年

周伐 邘。(同上)

公元前1052年 文王受命六年

周伐崇侯虎,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同上)

公元前1051年 文王受命七年

文王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同上)

公元前1050年  文王受命八年 武王即位
    武王立,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周本纪》)
    一月既生霸,武王召周公旦,讲论治国免戎、胜敌成功的办法。(《逸周书·柔武》)
    二月,武王在酆,访于周公旦,商讨争取力量,谋划灭商之事,周公从而启导武王。(《逸周书·大开武》)
公元前1049年  文王受命九年  武王即位第二年
    一月既生霸,武王召周公旦,希望能找到灭商的好办法。周公从而开导武王。(《逸周书·小开武》)
    孟津观兵。
公元前1048年   文王受命十年   武王即位第三年
    二月丙辰朔,武王在镐,召周公旦。二人谈论王者修身、择人、敬谋、慎言等原则,重点议论信、义、仁等,武王以为这是长远之谋,应当恒常加以珍视。(《逸周书·宝典》)
   武王在酆,召见周公旦,认为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二人策划周初叛商所应实行的政策与措施。(《逸周书·酆谋》)
   四月朔,武王恐伐商不能成功,从而向周公求诫,周公以敬命、明德相告。(《逸周书·武儆》)
公元前1047年   文王受命十一年   武王即位第四年
    秋,周师次于鲜原,祭上帝,庸、蜀等从周师伐殷。(《今本竹书纪年》、《牧誓》)
    周始出兵伐殷。(《今本竹书纪年》)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2: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046年  文王受命十二年  武王克商之年

   武王率西方诸侯伐殷,败之于牧野。周公把大钺,与召公一起夹辅武王。(《逸周书·克殷》)

   立武庚禄父,以之守奉殷商之祀。(《今本竹书纪年》、《逸周书·作雒》)

   武王返回宗周的途中几天没有睡好,周公急忙见武王。武王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决定让周公继位,并谈论规度洛邑、确定天保之事。(《逸周书·度邑》)

   武王为了抚国安民,考察殷朝的政策法令,询问周公怎样调和繁多而混乱的殷朝政令。周公遂向武王谈论了建国安民、发展经济的一整套措施。(《逸周书·大聚》)

   四月丙辰,周公命武王子诵为太子。(《今本竹书纪年》属之周受命十七年,误。《逸周书·武儆》则属之十二年四月,当是。)

   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以监视武庚。(《逸周书·作雒》)

   周公作《大武乐》。(《今本竹书纪年》)

公元前1045年  文王受命十三年  武王克商第二年

   庚子朔日,九州诸侯都来到宗周。周公对答武王,讲论保国守位的方法。(《逸周书·酆保》)

   荐殷俘于太庙,大封诸侯。(《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被封于鲁(今河南鲁山一带)。(杨朝明:《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管子学刊》1998年第2期)

  公元前1044年  文王受命十四年  武王克商第三年

   武王有疾,周公为武王祈祷,作《金滕》,纳祝册于金滕匮中。(《书·金滕》)

公元前1043年  文王受命十五年  武王克商第四年

   武王病重,临终嘱告周公辅佐太子以及三机、五权等为政之法。(《逸周书·五权》)

   武王去世。(《今本竹书纪年》)

公元前1042年  成王元年

    成王(诵)即位,命冢宰周公总百官,周公始摄政。(《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戒备商朝余孽,训教成王,大加开导并告诉他所当行之事。(《逸周书·成开》)

     正月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今本竹书纪年》、《逸周书·皇门》序)

     周公陈武王之言以赞己言,以戒成王,作《大戒》。(《逸周书·大戒》序)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今本竹书纪年》、《逸周书·作雒》)

    秋,周公冠成王而朝于祖,名祝雍作颂。(《孔子家语·冠颂》、《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摄政引起管叔、蔡叔等人不满,他们散布流言,与武庚作乱叛周。(《史记·周本纪》、《书·金滕》、《今本竹书纪年》)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周公作《君奭》。(《书序》)

     周公大诰邦君庶士,反驳其艰难、违卜之说,坚决主张出征。史官记其言,名为《大诰》。(《书序》、王船山《尚书稗疏》卷四)

     周公居东。(《今本竹书纪年》、《书·金滕》)

公元前1041年  成王二年

    周公为诗贻成王,名之曰《鸱鴞》。(《书·金滕》)

    秋,天大雷电以风。成王发金滕之书,消除了对周公的怀疑,遂率百官迎周公于郊。(《书·金滕》、《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作师旅,临卫征殷。(《逸周书·作雒》)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040年  成王三年

       周师大败武庚等叛军。降辟三叔,武庚北奔,管叔经而卒,囚蔡叔,以霍叔为庶人。(《逸周书·作雒》、《今本竹书纪年》、《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周公以蔡仲为卿,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书序》、《书·蔡仲之命》)

      周公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史记·宋微子世家》)

      迁殷民于卫,以之封康叔。(《史记·卫康叔世家》)

     康叔为卫君,周公惧康叔年少,乃申告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史记·卫康叔世家》、《书序》)

     继续东征,伐奄,灭蒲姑。(《今本竹书纪年》)

公元前1039年  成王四年

     春正月,成王朝于周庙。(《今本竹书纪年》、《诗·闵于小子》序)

    夏四月,成王尝麦于太祖。(《今本竹书纪年》、《逸周书·尝麦》)

      是月,命大正正刑书,作《九刑》。(《逸周书·尝麦》)

     四月既生魄,成王在东宫,向周公求教“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于是周公备陈治国大法。(《逸周书·本典》)

    周公东征,帅师伐淮夷,军队入奄。(《今本竹书纪年》、《书序》)

公元前1038年  成王五年

       春正月,周公、成王在奄,迁奄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今本竹书纪年》、《书序》)

      夏五月,周公、成王自奄回宗周,东征胜利。(《今本竹书纪年》、《书·多方》)

     诸侯来朝周,周公称成王命,以告天下诸侯和众士,史官记其言,作《多方》。(《书序》)

    迁殷民于洛邑,开始营建成周。(《书序》、《尚书大传》、《今本竹书纪年》)

公元前1037年  成王六年

   在岐山之阳大规模阅兵。(《今本竹书纪年》、《左传》昭公四年)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正三统之义,作《周月》;辨二十四气之应以明天时,作《时训》;

    周公制十二月赋政之法,作《月令》。

    周公肇制文王之谥,义以垂于后,作《谥法》。

    周公将致政成王,作《明堂》。(《周书序》。《尚书大传》称周公于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周月》等篇或者也是周公所制定的政令、法度的一部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以为“《周书·成开》至《王会》十二篇,皆周公书”。)

      成王访周公以民事,周公为之讲陈,告以选官察人的“六征”,作《官人》。(《周书序》。刘师培《周书补注》云:“此篇之文符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又《治要》所引《六韬》,内言八法,六守,并与《官人》多近,疑均上有所本。盖此为周家官人之法,始于文王,迄于武王,成王之时作辅之臣咸举斯言像勖,惟所举之词互有详略异同,此则周公述文王言以语成王也。”在《逸周书》中,《官人》列《周月》、《明堂》等篇之后,附此。)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036年   成王七年

     周公复政于成王。(《今本竹书纪年》、《礼记·明堂位》、《尚书大传》)

     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毋佚》;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史记·鲁周公世家》)

    三月,成王使召公至洛相宅。周公至洛,通观新邑之位置。甲子,周公诰多士于成周。开始大规模建设东都。史官记其事,作《多士》。(《今本竹书纪年》《书序》《多士》《召诰》)

    成王亦至洛邑,召公率庶邦诸侯朝见周公、成王。周公陈述当前之忧,赞扬宅洛治民之美,勉成王敬德恤民以光显王业。史官记其事,作《召诰》。(《书序》)

   周公欲成王亲受朝享,以瞻诸侯向背,故诰多士,使诸侯朝成王。于是,举行成周大会。(《逸周书·王会》、曾运乾《尚书正读》)

    周公、成王在洛,周公向成王汇报洛邑的占卜情况,献洛地图及卜兆。成王敬而答之;周公又告诫成王为政之要,成王则称颂周公之德,并言为周公立后,从而留周公辅佐王室,周公遂敬答王命。接着举行仪式,为周公立后。史官记其事,作(《洛诰》《〈洛诰〉研究》)

   成王为周公立后,进行祭祀,举行仪式,册命伯禽,使之为侯于东鲁(今山东曲阜)。(《洛诰》)

公元前1035年  成王八年

   春正月朔,成王初莅阼亲政,以周公为太师,使伯禽为侯于鲁。父子并命,周公拜于前,鲁公拜于后,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加鲁以四等之上,兼二十四附庸,地方七百里。迁“殷民六族”于鲁。(《帝王世纪》、《书·洛诰》、《今本竹书纪年》、《诗·鲁颂·bi宫》、《左传·定公四年》)

    东夷殷余势力服象为虐,周公以周师逐之,至于江南。乃有“象舞”。(《今本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古乐》)

   公元前1034年 成王九年

   春正月,祭祀太庙,用勺乐。(《今本竹书纪年》、《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周公辅成王,作‘勺乐’以奉天。”)

  公元前1033年 成王戏言封叔虞,周公以“天子无戏言”相谏,成王遂封叔虞于晋。(《左传》昭公元年、《吕氏春秋·重言》、《说苑》。《史记·晋世家》作“史佚”。)

公元前1032年 成王十一年

春正月,成王至丰。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公。周公既得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今本竹书纪年》、《书序》)

  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书序》)

周公去世。

成王葬周公于毕,告周公。(《书序》)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诗·豳风·破斧》
子曰: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赝也。——《孟子·滕文公下》
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墨子·贵义》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韩诗外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又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韩愈《原道》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所才与艺人也。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韩愈《原毁》
周公鸣周。——韩愈《送孟东野序》
周公兼三王,作《官礼》。——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审轻重之衡,达动吉之几,其惟周公乎?——王夫之《尚书引义》
今世之匹夫匹妇,一念诚孝,犹足以感格鬼神,显有应验,而况于周公之元圣乎。——蔡沈《书经集传》
《后汉书·百官志一》注引贾生:
  天子不惠于民,不礼于大臣,不中于折狱,无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敬于祭,不戒于斋,不信于事,此太傅之责也,古者周公职之。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孝经·圣治章第九》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其三》
周公姬旦何辉煌,多才多艺为栋梁。
西讨独夫定天下,东征三叔建洛阳。
封侯建国安社稷,制礼作乐成典章。
殷鉴不远天可畏,小民难保命岂常。
敬德保民勤稼穑,明德慎罚启成康。
有德有才始能久,无德无才焉可长?——黄玉顺《哲理系列诗》
“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
“因为周孔的思想体系中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所在,所以他们的思想与人格,将永存于世。人们不免这样说:周孔之道是很难打倒的。”——杨向奎《周公摄政与成王建国》
人大复印资料先秦2002 1~6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吉林文史1998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1989《殷虚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1996
饶宗颐《殷历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学1959
戴彦臻《论殷周甲骨文化中的钻凿现象》
杨朝明《试谈唐叔虞始封的年代问题》
————
我在学校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里进行检索找到的一些资料
《谶纬论略》钟肇鹏1991
《镐京西周宫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古书契》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五号《长安张家坡西周铜器群》中国科考所1965
《论西周封建》谢华1979
《陕西通史》斯维至1997
《西周法制史》胡留元、冯卓慧1998
《西周封建制考实》王德培1998
《西周年代》李仲操1991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王世民、陈公柔1999
《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岑仲勉1956
《西周史》杨宽1999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晁福林1996
《中国军事通史》罗琨、张永山1998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吴山1988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1982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组1975
《中国历史图说》叶达雄1984
《中国文化通志·历史文化沿革典》齐文心、王贵民1998
《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郭伟川1998
《尚书通检》1982
《尚书文字合编》顾廷龙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1981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 精心打造先秦史研究网络学术平台 http://www.zgxqs.cn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先秦卷
2001、1
《新邑考》彭裕商
2002、2
《周代“男女有别”》  赵东玉
《金文“生称谥”新解》 杜勇
《五谷、六谷与九谷》 宋镇豪
学校图书馆(查得到借不到)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人民出版社
          《关于周公摄政称王问题》载《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齐鲁书社 1989
           《论周诰中周公的政治地位问题》载《古文献与古史考论》齐鲁书社2003
王慎行《周公摄政称王质疑》载《古文字与殷周文明》 陕西人教 1992
李学勤、裘锡圭、李零、朱凤瀚《sui公盨》
杨朝明《鲁文化史》
陈昌远《中国历史地理简编》
斯维至《史学常谈》
杨向奎《绎史斋学术文集》《中国古代史论》《逸周书汇校集注》
(“明”为日月,“奎”则奎星,皆为天上星宿。)
《人大复印资料先秦史卷》2002 1-6
杨朝明《试谈唐叔虞始封的年代问题》
陈思林《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历史研究》1996。4
杨朝明《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管子学刊》1998。2
杜勇《关于鲁燕齐始封年代的考察》台湾《大陆杂志》19卷3
王采枚《论周初封燕及其相关问题》《北京社会科学》1989。4
《召公与西周燕国的建立》同上1994。3
袁定基《子鱼所说周初“大封建”史料中三个问题的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载《历史研究专辑》1986
许慎《五经异义》
谯周《五经然否论》
傅斯年《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张培瑜《西周天象与年代问题》同上
《武王在位有四年说》《东岳论丛》2000。3
曹书杰《古本竹书纪年西周年代的五个时段及年数推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2:36 , Processed in 0.0314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