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8|回复: 1

教科书之外的信陵君,靠黑社会打拼天下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106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6
发表于 2009-5-16 15: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历来以曲折的故事、淋漓的情节而令读者印象深刻。通过探究这个故事的前后背景,我们还可以了解更多围绕三晋发生的有趣的大事件。而且,信陵君魏无忌这人也非常有趣,黑白两道通吃,他的列传,就充满了各种此类细节的记载。
前面作"《左传》篇外篇"时,我们已经知道,晋是春秋时期最强霸、最持久的超级大国。但是,晋的强大,全靠异姓公卿的智勇来支撑,而公室自己却不思进取,甚至还常自相残杀。于是,公卿的实力一代一代,越来越强。这个失衡的趋势,最终导致了公卿起事,干掉晋国公室,瓜分晋土,自己开张立国。周王室虽号称是天下的共主,但已经衰微得没有骨骼,干脆承认了这三个篡逆的新国家,这便是"三家分晋"。
分晋之后,晋国所留下的丰厚军政遗产,首先被魏国发扬。魏文侯任用一大批能人,推行新政,国家强大,但因扩张太猛,招致各国围攻。庞涓败死在马陵后,魏迅速下降为中型国家。不过,魏国军队的战争能力,在各国军队中始终是很强的。
但,也因为三晋的产生已然颇为来路不正,所以,这三国的君主,一方面很警惕自己身边的权臣,一方面又给能臣们提供了很宽纵的政治气候。
所以,三晋在战国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实干家和阴谋家,成了七国政治大戏的人才库。仅仅在军政外交方面,廉颇、蔺相如、理论家慎到、荀子、哲学家公孙龙、策士虞卿都是赵国人;权术大家申不害是半个韩国人,法家理论权威韩非是韩国公子、搞商人政治的吕不韦是韩国人;吴起是半个魏国人,政治能人商鞅、搞连横的张仪、提出远交近攻的范雎是魏国人;名将乐毅是半个魏人半个赵人。
用一个比喻的说法:三晋的掌权者是坐在了人才大喷发的火山口上。
这正是信陵君魏无忌,能够罗致数千能人门客的宏观与微观背景。
信陵君出身魏国公室,是魏王的弟弟,年轻轻就开始参政。但他却不安于仅仅在魏国贯彻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还借助手中掌握的国家资源,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大规模的情报网络。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所谓"战国四公子"。当时,各国为了增强人才储备,执政者都好养士,门客最多的有五个人: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秦国文信侯。因为文信侯吕不韦是商贾出身,当时贵族和后来史家不把他看在眼里,所以提到养士,一般都只提到出身世家的前四位公子。
其中,平原君赵胜和春申君黄歇所养的士最有充门面色彩,而且这二位公子也没有识人之慧。孟尝君田文养士目的最明确,就是做大自己的势力。他养了门客三千,其中颇有鸡鸣狗盗之徒,用来实现他政治上的秘密操作。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他赶走原来的良民,却收纳了各国亡命之徒、刁民和通缉犯六万多家,作为自己的私家武装。他自己后来也弹压不住这些人,只好实施老剑客冯谖的权术方法,以利取人、以德服人,为自己经营出一个狡兔三窟的退路。
而信陵君,却最能控御自己的门客,把他们的价值发挥到极限。
战国中后期,各国的士人阶层同气连枝,暗生默契,把权贵们把玩于股掌之上。信陵君就利用这一点,把他情报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了各国执政圈的最上层。
有一次,公子和魏王下棋,突然传来紧急军报,称赵国率兵犯境。魏王赶紧扔下棋子,准备召开御前会议。这时,公子按捺不住,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
公子对魏王说:陛下安心下棋吧,那不过是赵王在打猎。
魏王坐下,又下起棋来,下着下着,问:怎么知道的?
公子随口回答说:我有个食客,就安在赵王身边,所以赵王有什么事,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任何一个君主,都不可能容忍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大臣存在。
赵王身边就有你的人,你取赵王的性命还难吗?
那么,我魏王的身边呢?
这一件事,就足以使魏王对公子的疑惧终身不能释怀。
再下面就是我们课文的内容了。知道了前文所述"窃符救赵"的大背景和信陵君养士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明白魏王为什么拒绝让公子带兵了。
首先,公子去结好侯嬴,也是绝非"礼贤下士"四字所能概括的。
侯嬴不是隐士,甚至根本不是真正的"士",他跟田光、荆轲、高渐离、季布、郭解、朱家、虬髯客一样,都是"侠",也就是当时的秘密社会(相当于现在的黑社会,或者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的老大。他称朱亥为"客",而不称"友",其黑帮身份和江湖地位不言自明了。他的公开身份,是魏国国都东门的守门人,所谓大隐隐于"门",不过是玩笑。他当守门人的目的,是便于控制自己的组织--侯嬴的组织有多么厉害,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公子魏无忌有那时最强的情报网络,当然明白侯嬴的真实身份和影响力,所以非常想把他招致自己帐下。但是,无论公子的态度如何谦卑、礼遇,侯赢都拒绝表示:因为如果自己是公子的门客,那样的话,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组织是以公子为宗主的。不过,他还是故意当着公子的面,跟屠夫朱亥聊天,并且后来又把朱亥的情况介绍给了公子。
于是,公子去拜见朱亥。可他很奇怪:朱亥为什么不还礼呢?
因为朱亥的老大只有一个人,就是侯嬴。
翻开《史记刺客列传》,对照读一下燕国太子丹去结好田光的部分,那个程序和魏公子结好侯嬴的程序何其相似,而且魏公子找侯嬴,跟太子丹找田光,目的都是一个:收买亡命。
虽然司马迁没有将笔触直接伸向这个秘密的社会,就算有,也只是像《游侠列传》中的那样吉光片羽,但是从上文举例的字里行间,还是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秘密社会的若隐若现的身形。为什么那段时期涌现出了众多藏匿于民间的亡命死士?为什么那个时期民间多有喜好斗剑搏击的壮士?为什么到了秦汉交替时期尚有落魄如韩信者,却依然身怀利刃,而又遭致市井中人的挑衅和侮辱?这都说明这个秘密社会的存在,而且这个秘密社会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这个所谓的秘密社会,究其实质,是一种存在于民间的秘密缔结社团组织的生存方式。
这个秘密社会的名字,叫做"江湖"。
战国的公子们就是要利用秘密社会里选练的杀手。
荆轲、高渐离和朱亥等,恰恰就都是这样的杀手。
到邯郸之围的时候,公子从魏王手里要不到兵,只好准备自己去跟秦军拼命,因为他明白,这是当时决定七国命运的大事件。三晋唇齿相依,况且秦国要征服天下,必先征服三晋;而要征服三晋,必先征服赵国,因为赵在三晋中军事潜力最强;如果赵先亡,秦国顺手就可以摆平韩和魏了。
公子临行,准备与侯嬴永诀。这时候,侯嬴终于挑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然后帮公子分析了形势。
你看这个隐士,魏王的兵符放在哪里,他掌握;公子曾经秘密帮魏王宠姬杀人报仇,他也掌握。信陵君的情报网络那么强大,但侯嬴的情报却比他的准确。侯嬴比魏公子聪明,他知道情报的叠加价值,知道如何拨除冗余信息。
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首席杀手朱亥亲手交给了魏公子。
之后,侯嬴就自尽了。后来,田光把荆轲介绍给太子丹,之后也自尽了。因为他们都已经暴露了身份,不能再做秘密社会组织的首领,他们的结局也就只有这一途。
魏公子与秘密社会的交结,并没有就此结束。
公子夺军杀将、解邯郸之围后,还军于魏,自己却只好留在赵国。
赵王说,公子是赵国的大恩人,要拜他为相国,还要封五座大城给他。公子想接受,但是门客提醒他说:你是魏国人,又有功劳,又有"神通",赵王会真正放心你吗?于是,公子拒绝了封赏,赵王也就安心让他留在了国内。
接下来,公子去拜访了两个人:毛公和薛公。毛公混迹在赌场,薛公藏身在歌厅,这两个人很为当时的士人所不齿。公子却按照当初结好侯嬴的路子,去结好他们。
平原君听说了这事,很不屑公子的做法--赵胜是公子哥儿,当然无法洞见秘密社会的厉害。
平原君的门客,因为这件事,有一半的人改投到了信陵君门下:这就是黑社会名人毛公和薛公的无形影响力。
魏公子居赵十年,不断发展自己的情报网。
第十年,秦攻魏,魏王请公子回国领兵抗秦。公子邀集各国军队,号令威仪,身佩五国帅印,击破秦军,收复失地,一直追到函谷关。秦人在关中龟缩不出,叹服魏公子的厉害,痛定思痛之余,也发展起自己的情报网,其创始人正是文信侯吕不韦。
吕不韦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魏公子,很快,魏王中了反间计,不再信任公子。魏公子心灰意懒,遂狂欢而死--不愧一代风流人物,死都死得这么有个性。
公子死后十八年,魏国灭亡。

主题

0

回帖

228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228
发表于 2009-8-8 1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忌功高震主,得善终已经不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3:29 , Processed in 0.0299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