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历史的沉思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老大的清皇朝在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打的一战中败北,号称远东最强的北洋水师被蕞尔小国的日本联合舰队打得落花流水,显出了纸老虎的本质。

在甲午战事,与日本东乡平八郎的辉煌灿烂相映的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屈辱黯然。

历史的一般铁则是胜败论英雄,倘如我们略微剖析一下丁汝昌的才识与所处的时代格局,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水师的败北也非偶然。

众所周知,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建起来的,也是李鸿章在朝廷有发言权的最大资本。

抓住“枪杆子”,管好北洋水师,李鸿章把这个重责交给了追随其多年的淮军旧部丁汝昌,当然丁汝昌与李鸿章二人都是安徽老乡。

丁汝昌(1836-1895)安徽庐江人。字禹廷,号雨亭。太平天国与捻军造反起义时,丁汝昌追随李鸿章,成为淮军的高级将领。据史料而言,丁汝昌办事干练诚实,谨守规矩,在与太平天国、捻军的众多战役中,为李鸿章设谋策划,出征战事,多有贡献,成为李鸿章最信赖的助手。

然而,北洋舰队的重要将领,除邓世昌一人外,所有重要将领,各舰舰长(管带)、轮机长(管驾)都为福建出生的闽籍人士。而且,这些重要将领大都留过洋,学过海军,是专业军官。

试想以一个不懂海军的外行陆军将领去管这些有镀金背景的海归派,这些结成闽帮的将领能服吗?

史载,甲午海战刘公岛战役时,丁汝昌主出战,而将士鼓噪,持刀而入,威逼丁汝昌不可战。丁汝昌面对这些凶悍的将士竟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北洋舰队的平时训练当然远不如日本,军纪也日益松弛。李鸿章两次下令北洋水师访日,意在显示清朝铁舰巨炮的威力,使日方不要轻举妄动。然而,清军上了岸,就像平时在上海广州一样,到处游玩,酗酒、嫖妓、赌钱,最后和日本警察打的不可开交,哪有什么军纪可言。在访日,北洋水师不仅没有达到威慑效果,反而被东乡从清军在军舰上晒衣裤、轮机保养不好等看出清军不堪一击。

由此可见,丁汝昌以其温和懦弱的外行,要去指挥一只兵懒将骄的海军部队,根本无威信可言。

再则,日本为与清朝打一战,把国内所有军力集中起来,组成联合舰队,交与东乡指挥,而清朝的丁汝昌不仅指挥不了北洋舰队,甚至在战事不可避免时,南洋水师根本不救。当然,集中了优势兵力的日方又占了人和的胜机。

另外,从两军的指挥水平、实战能力等看,丁汝昌根本不是东乡的对手。所以两军一交锋,丁汝昌乘坐的旗舰一发炮,竟把指挥台上的丁汝昌给震倒炸伤,充分看出清廷花重金,养兵千日,最终一无用处。

当然,丁汝昌在当时腐败的清军将领中,还算是一个有民族气节,较为正直的人。但在李鸿章下保全北洋水师的命令时,唯命是从的丁汝昌怎能指挥一只不听命令、平时不好好训练的水师去打赢这一战呢?所以说,丁汝昌只好一死了之。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海军顾问琅威理(上)

琅威理训练治军有方

李鸿章要建北洋海军,为时海军最强是英国,李鸿章经过一番调查,决定聘请英国海军将领为洋顾问,当时清朝据英国公使曾纪泽向李鸿章推荐时任英国海军的中校琅威理说,该人诚实和平,堪以留用。

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出生于英国。12岁进入皇家海军学校,16岁入海军实习。以后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1879年11月,琅威理正好护送清廷向英国订购的四艘镇字舰抵达天津,李鸿章特地赴津,与他晤谈数次,又看他调阅操演,甚为满意,便当面延聘,月薪白银600两。

琅威理表示,他来华任职,第一须由调派牟勇之权;第二须向英国海军部请假并获允准;第三中国方面须与英国海军部商妥,将他在华服务年限作为海上服务年资,不能影响他在英国海军中的升迁。

李鸿章请曾纪泽与英国海军部洽商,但海军部犹豫不决,一则是因为不愿意其服役军官为中国训练军队;二者琅威理即为中国所聘,应该留职停薪,海上年资亦当暂停计算。

此事陷入僵局。直到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及海关官员赫得、金登干等人出面活动,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1882年秋天,琅威理来中国任职,头衔是副提督衔北洋海军总查(他在英国的军衔是中校),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琅威理治军严格,办事勤快,认真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训练,为海军官佐所敬惮。

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以琅威理训练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宝星并赏给提督衔。以后李鸿章在发给琅威理的文电中,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两提督”的称呼。

由于丁汝昌不熟悉海军事务,舰队训练多由琅威理主持。

接触过他的人说:“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令打旗语传令。”

丁汝昌在琅威理第一次辞职后曾说:“洋员之在水中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人品亦以琅为最。平日认真训练,订定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即在吃饭之时,亦复手心互用,不肯稍懈。”

“琅亦深得各管驾牟兵之心,于今尚有去后之思。”

他日夜操练,官兵请假离船甚难。在他的作风影响下,无人敢出差错。军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

在其任内,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达到了巅峰。



撤旗事件始末

中法战争时,英国作为中立国,中法两国交战时,琅威理有一段时间回到了英国。

1886年琅重返北洋水师,但不久却与朝廷将领发生冲突而去。

1890年2月,北洋舰队南下避冻。24日,丁汝昌率致远等四舰至南海一带操训,琅威理、林泰曾、刘步蟾督带定远镇远等舰在香港维修。 3月6日,定远管带刘步蟾忽然降下提督旗换升总兵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长官。琅威理责问:“丁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为什么撤下提督旗?”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海军顾问琅威理(下)

刘步蟾答:“按海军惯例应当如此。”

琅威理立即致电李鸿章,对自己的地位提出质问。

北洋海军提督旗图形为黄灰肥蓝红五色,旗上饰以锚形。而总兵旗为黑绿红三色。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

3月7日,李鸿章致电北洋海军第二号人物,左翼总兵林泰曾:

“琅威理昨致电请示应升何旗,似可酌制四色长方旗,与海军提督有别。”

制四色旗是调和折衷之语。但李的电报,明确表明了北洋海军只有一个提督。

6月25日,北洋海军返回威海,丁琅一同赴津,与李鸿章面谈撤旗事件。李鸿章明确以刘步蟾为是,琅威理当场提出辞职,李鸿章接受了他的请求。

琅威理回到英国后,逢人即诉说其在华受辱。

8月18日,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电告李鸿章,英国外交部已电令驻华公使复查此事,并考虑撤退全体在华英籍人员。薛问“能否转圜?邦交有益”。

20日,英国公使华而身向李鸿章询问琅威理辞职缘由。

李鸿章指出中国海军“称琅为提督,乃客气用语”。

22日,他又致电薛福成,指出“琅威理要请放实缺提督未允,即自辞退。向不能受此要挟。外部等或未深知,望转达。似与邦交无涉”。

11月4日,英国拒绝了李鸿章另聘英人为北洋海军顾问,以代替琅威理的请求,并召回在旅顺港服务的英国人诺加,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中英之间的海军合作关系转入低潮。

中日对待洋顾问的差异

琅威理走后,北洋海军的训练和军纪日益松懈,操练尽驰。军官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

每当北洋封冻,海军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更显得撤旗事件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赫德后来幸灾乐祸的对金登干说:“琅威理走后,中国人自己把海军搞得一团糟。琅威理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也没有能好好利用他。”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

作为对比,日本海军也是英国人一手训练起来的。皇家海军的英格斯上校为日本海军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英格斯本人回忆说,他在日本服役时,日本政府曾封赠他以贵族,使他能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以与日本的高级将领接触。

日本海军从英国的教育中得到极大的好处。当他们认为有理由独立行走时,欧洲军官便体面的告退。而日本人坚持走着他们在英国的指导下踏上的道路,他们不经使舰队保持着英格斯离开时的面貌,而且更趋完善了。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中国近代军警的先行者--袁世凯(上)

袁氏功罪如何评说

说起袁世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似乎都有定论似的说他是复辟帝制的野心家,窃国大盗的反革命云云。

其实,袁世凯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清末时期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主导着历史的潮流。

他的所作所为,除掉妄图称帝的那段历史,袁世凯至少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创建陆军、警察的成就者;也可以说是他和搞辛亥革命的孙文、黄兴共同用和平的方式,推翻帝制,创建了东亚第一个共和国。似乎,他的功罪应有较客观的再评说。



花花公子的年代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生于1859年9月16日(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大官僚地主家庭出身。

袁世凯自幼淘气捣蛋,不喜欢读书,尽管家里曾请了三位严师教他,让他与老师同起居,他总能编着法躲开学习去玩,常常去秦楼楚馆,泡妞嫖妓,走马玩狗,下棋赌博,是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

1876年、1879年,袁世凯两次参加乡试,都落了榜。他一赌气,烧掉了自己所作的诗文。在1879年捐了个“中书科中书”,想摆脱规规矩矩的读书做官道路。

不过袁世凯文虽不就,对拳术骑马的武功自少就练得不错。

1881年,袁世凯家境发生变化,庇护他的叔父、父亲先后病故,他决心投笔从戎,去山东登州投奔叔父的把兄弟,帮办海防的淮军统领吴长庆,从此也就结束了浪荡公子的生活。



出驻朝鲜初试牛刀锋芒

当时清政府与朝鲜之间存在着宗藩关系,1882年7月,朝鲜发生内乱,清廷应朝鲜请求,派水师提督丁汝昌带军舰三艘,吴长庆率淮军六营东渡平乱。

乱世显出了英雄本色,吴长庆命袁世凯负责部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限令六天办好的事,他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船抵朝鲜南阳港,负责登陆的一位营官,令其次日登,该营官请求稍缓,吴立撤其职由袁代理。袁受命后二小时便布置就绪,继之,进军汉城郊外,清军发生抢掠朝鲜居民事物的事情,袁为严肃军纪,处斩七人,立刻刹住了抢掠之风。在进攻乱党之军时,他也身先士卒而奋勇向前。 吴长庆对袁极为赏识,评其“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事先攻剿,尤为奋勇”。吴向北洋大臣李鸿章保袁世凯以同知补用,并赏戴花翎。

兵变平息,吴派袁为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军成后在平剿内乱中显出很强的战斗力。袁世凯为此受到国王李熙的称赞,还把一位漂亮的女儿下嫁给了袁世凯。新建亲军是袁世凯第一次仿效西法建军之始,也受到了李鸿章的注目。1885年10月,李鸿章保荐他做“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中两国为争夺朝鲜的政治主导权而发生冲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他一见局面严重,于7月19日请调回国,避开了是非之地。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中国近代军警的先行者--袁世凯(2)

小站练新兵

中日甲午战争,清国战败,清廷深感旧式湘淮军不足恃,袁世凯看出这是个提出建新式陆军的机遇到了。1985年5月7日,袁上书军机大臣李鸿章,指出:甲午战争的失败,“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足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纷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为今之计,宜力惩前非,汰冗兵,节縻费,退庸将,以肃军政。……并非募西人,分配各营,按中西营制律令餐配改革,著为成宪。必须使统将以下均习解器械之用法,战阵之指挥,敌人之伎俩,冀渐能自保。”并广设军事学堂,聘西人教习,数年之后,派将官分带出洋学习,归后分授兵柄,如此,将牟才能得力而军政可望起色。袁世凯过去在淮军中带过兵,帮助朝鲜训练过军队,所以对旧军队的积弊看得比较清楚,指陈尚能切中要害。

由于受到李鸿藻、李鸿章、荣禄等大臣赏识,1895年8月2日光绪皇帝召见了袁世凯,派他到督办军务处差委。上任后,他根据荣禄的授意,拟订了新建陆军的营制饷章和聘请外国军官的合同,上呈督办军务处。在呈文中他强调指出,甲午战争的失败,“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必须“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

1895年1月8日,各亲王、军机大臣奏请变通军制,在天津创建新式陆军,派袁世凯督练。同日,清廷批准,命袁接管定武军十营,作为改练新军的基础,并责成其严加训练,事事核实,不准重蹈勇营习气。袁世凯取得督练新军的职权,12月16日去距天津七十里的小站镇接管定武军。定武军原有四千七百五十名,袁接统后又派人于l896年1月上旬分赴河南、山东、皖北和苏北选募壮丁二千名,赴奉天选募马队二百五十名,全军共七千名,并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

新建陆军采取的是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统步、炮、马、工程各兵种,打破了旧军队不分兵种的框子。步队五千人,左翼二营,右翼三营。炮队一千人,分右翼快炮队、左翼重炮队和接应马炮队三队。马队五百人,分为四队。工程队五百人,负责桥梁、地垒、电雷,修械、测绘、电报,装备方面,全部换成了从德国购置的曼利夏步枪,马枪、手枪和格鲁森快炮。担任训练的教官多是从德国聘请的。全军一律习洋操,根推德国陆军教条进行训练。薪饷经费由清政府的户部供给,完全有保证。

新建陆军的领导机关为督练处,袁世凯自领督练官。下设参谋、督操,执法三个营务处,以及粮饷、军械、转运、军医各局和教习处,负责训练、运输、军械、辎重、军法和研究西方军事方面的工作。另外设有中军官,文案等官职。同时制订了各种章程,使军队的组织、制度和规模趋于完备。

建军以后,又成立了步兵、炮兵、工程兵和德国语言各随营军事学堂,让学员学习兵法、枪炮、算学、测绘、地理、战阵攻守和德国语言文字,培养造就新的军事人才。

从营制、装备、训练、机构和军事学堂来看,新建陆军实开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首屈一指的,袁世凯因而成为了中国的实权人物。另一方面,袁世凯在创办新式陆军时,又学习曾国藩、李鸿章建湘淮军的旧一套,搞成以其为主子的私家军。

因为他在淮军几年,深知兵为将用的奥妙。为此,袁招纳封建文人,对牟兵讲经史大义,灌输忠君尽孝等封建思想。为了控制这支军队,造成个人的武力,他网罗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张勋、王占元等一批人,分别给以重要职务。这些文人将领构成日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北洋军阀势力。

1901年,袁世凯又利用西太后要回驾北京的安全需要,按照英国的近代警察章程,高薪聘请了教官,用速成法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1901年11月,李鸿章病死,袁世凯被任命为署理直律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一跃成了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了。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中国近代军警的先行者——袁世凯(3)

《三国志》里的曹操,后人给他两句评语,“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综观袁世凯的一生,也当得上这两句评语。

以其在直律兼北洋大臣期间的作为而言,可谓清朝最出色的大臣了,他不仅一手操练带出了一支近代化的军警,在推动改革方面取得无人可比的业绩;在义和团闹乱之时,又能伙同一批有开明眼光的大臣搞起东南互保,保住了中华半壁江山的安宁。

先说1900年的义和团之乱,官方教科书称义和团是爱国主义者,是反侵略者。近来的许多求实的历史研究,指出义和团是邪教式的组织,是愚弄民众,也愚弄了西太后的一群乱民。

西太后受了洋人气,想利用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功来灭洋人,不仅与一国开战,居然与八国列强开战,弄得京城被占,半个中国被蹂躏。

袁世凯接得西太后命其率新军助义和团灭洋人的圣旨,搞阳奉阴违,剿平了山东境内义和团,还与张之洞、李鸿章、刘一坤等搞保境安民的东南互保。

袁世凯在义和团之乱中,其措施可谓利国利民利己,他在保卫山东安全的同时,也保存了尔后夺江山的军队--不与八国联军火拼。

义和团之乱后,慈禧太后不得不搞立宪改革,在各省的改革中,以袁世凯在北洋的地盘中的改革成效最大。试举几例:

1、改良司法。1907年在天津设立了高等、地方两级裁判机构,推动了司法近代化,为全国司法改革的楷模。

2、提倡实业,设银元局,发展金融事业;倡办工业,提倡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鼓励创新,还大力发展现代化教育,向西太后提出废除科举制度,设立了大中小学及各种专门学校共有八千七百二十三所,收学生十六万四千余人。论改革,以袁世凯政绩工程最光彩,最经得起历史检验。

3、收回矿权与争国权,袁世凯对当时中国两座最大的开平和临城矿权,力挫英商独占矿权企图,设法予以收回。并且他还支持中国著名的留美铁路专家詹天佑,造出了中国第一条京张铁路。这些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当得上爱国主义四字。

当然,袁世凯也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乱世英雄,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

辛亥革命起,袁世凯一方面派军队攻下汉阳,威胁革命中心武昌;另一方面与革命党商谈逼宫革命的条件。最后,孙大炮——孙中山把中华民国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

袁世凯兵不血刃,用和平方式成功的推翻封建王朝,成为共和革命的胜利者。倘如袁世凯不搞帝制复辟,凭袁世凯的实力和能力,他毫无疑问能控制中国相当长的时期。此后的北伐革命,共产革命等很可能也就不会出现。

历史不是直线式的发展的,而是螺旋式上升前进的。袁世凯搞洪宪帝制,不过八十三天就完蛋了,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是难以成功的。

就这一点而言,孙中山先生不愧是大政治家、大革命家,他真正懂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真理。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殉天皇而死的愚将乃木希典(上)

乃木希典是明治天皇时代,日本向外扩张时期,由日本官方人为制造出来的一个所谓军神,是继承东乡平八郎之后的明治时代第二号军神。

对于东乡平八郎的武功战绩,日本历史学家是较为统一的、评价也高。

然而,对于所谓的日本第二号军神乃木希典,日本史学界一分为二,对其武功,特别是在日俄旅顺会战中乃木指挥攻击203高地的战役,基本持否定。战前对乃木的肯定和吹嘘,实则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一则人为的神话而已。



丢掉军旗欲自杀

乃木引起明治天皇注意和青睐是在其任熊本镇守部队少校联队长之时。当时在平定内乱的西南战役中,乃木打得不好,连联队旗也丢了。

当时日本军方对部队官兵已开始采取军国教育了,认为军旗是部队的象征,是生命和荣誉的标识,是万万不能丢的。乃木作为联队长在战场上丢掉了联队旗,觉得无颜活着,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要自杀殉旗殉天皇,后被友人和部下劝阻。从此乃木之名便深深的烙在天皇脑印中。



在日清、日俄战役中的表现

在日清战役中,乃木希典已升为少将旅长,担任攻击全州和支援进攻旅顺等战役。由于日军的武器装备先进和清军的腐败无能(当时日军的村田制步枪可达二千米,而清军装备的老式火枪最远射程为二百米,倘如在三百米外交火,清军只有死的份了)。

但日清战争以日军取胜结束,日本军队开始滋长了军国主义的倾向。

时隔十年,日本利用清政府的赔款扩军,经过十年卧薪,决心与俄国争夺远东霸权。

1904年,日俄战争打响了,海战在黄海海域,陆战则主要在中国的辽东半岛,特别以旅顺的203高地攻防战打得最为激烈。

在日俄战争时,乃木已升为大将任第三军司令官。

乃木上任受命之初,准备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占领旅顺。

依乃木之见,当年日清战争时,日军攻占旅顺仅仅只用了二个小时进攻而已,现在用多数十倍的时间还攻占不了区区旅顺?

1904年8月19日至25日,乃木指挥约五万余兵力,向三万三千名防守旅顺要塞的俄军发起总攻。当时双方拥有的重武器(大炮和机关枪)相当。

结果,六天的日军正面进攻,换来的日军死伤一万五千八百多名,尸横遍野,以惨败结束。俄军死伤仅为日军的十分之一。

乃木发起了三次总攻击,甚至组织了三千五百名头绑白布的敢死队冲锋,均以失败告终。

日军高层要撤换乃木子之职,但被天皇保下来。而在乃木蛮攻指挥中死伤的日军已达五万余名。

最后,日军在保乃木面子的情况下,由统帅部制订了放弃正攻、主攻203高地,并从国内调来要塞巨炮做火力支援,在该年12月底,终以八天的时间攻下了旅顺要塞。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殉天皇而死的愚将乃木希典(中)

乃木的战绩与人性

乃木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学忠君思想,作为跻身长川藩陆军高级将领的乃木西典,其指挥作战只能以古典或陈旧来形容其落伍与无能。

日本在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年)开始实施效忠天皇“亲兵制度”,组建中央统帅的直辖部队,从萨摩藩(鹿儿岛)、长川藩(山口县)、土左藩(高知县)三处征集将兵,从鹿儿岛选拔了四大队(团级)、炮兵四小队成为日本现代海军的中核;从山口县组建了三大队(以陆军为主);从高知县选拔了步兵二个大队、骑兵二个小队、炮兵二个小队。自明治到昭和,海军素以鹿儿岛出生者核心领导,陆军则以山口县将领为主,高知县只在骑兵炮兵中势力较大。

中央直辖军组建后,兵部大辅的司令位子由长川藩头山县有朋掌权,而山县则对山口县出生将领不吝提拔,乃木也是其提携的后进。

中央直辖军组建不久,就发生了西乡隆盛率领的反天皇的叛乱,时任少校的乃木率军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敌击溃,大部被歼,连军旗也丢了。

因为军旗是天皇亲授的,乃木觉得无颜见人,要自杀以谢天皇。

乃木自杀被劝阻,乃木觉得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天皇给的。

在日本与清国的战争中,担任少将旅长的乃木,是攻击旅顺的主攻部队之一。由于清兵望风而溃,毫无战意,使得乃木部队仅二个小时便占领了旅顺。用当时日军一位将领的话来说,那仅仅是步行去接管。但在进军中途,乃木指挥部队两次对无战力的败兵进行歼杀近千余人,暴露出乃木残忍的一面。

在攻打旅顺的日俄战争中,已经升任大将和第三军司令官。以明治日本天皇为主的大本营与战地负责人三县有朋把主攻旅顺的任务交给乃木,显然是对乃木十年前轻取旅顺一事记忆犹新,对乃木寄予莫大的期待。

然而,俄军非清军,旅顺要塞的坚固度也比十年前要强固得多。对此似乎一无所知的乃木居然制订了正面主攻要塞、逐次前进,一个星期攻占旅顺的计划。

结果,乃木以其愚昧无知,不知应变,以五万余将兵的牺牲,换来三次总攻的失败。对此,连大力举荐乃木的山县也主张撤乃木之职,追究其败因。然而,明治天皇从为了要让民众军人能盲目服从天皇信仰的愚民愚军政策需要而否决了山县提议。又一次保了乃木败将。

没有办法,在保留乃木司令官的面子底下,司令部只得悄悄派出了满洲军总参谋长见玉源大郎去第三军,实行无声的“夺权”,由见玉制订了放弃正面攻击,该攻203高地的方案,并且从国内调来了二十八英寸的要塞巨炮进行火力扫荡。

见玉的方案仅打了八天,以战死战伤六千二百余名的代价便攻下了203高地。夺下203高地的日军又以要塞巨炮猛轰停泊在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迫使俄军投降,从而胜利的结束了日俄战争第一阶段的战斗。

乃木对清军、对自己统帅的日军,只能以愚而残忍来评价。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殉天皇而死的愚将乃木希典(下)

日俄两个新老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的会战,以日方取胜而告结束。于是,被明治天皇力保的乃木希典司令官,就体面风光的完成了攻占旅顺要塞的战胜国司令官,接受俄军的投降,写了首著名的“水师营的会见”的歌词,称乃木威严深沉,对败军之将显出宽厚仁慈,彬彬有礼,而俄军司令官则衷心盛赞其盖世武功。

该歌词不仅被选入小学生课本,而且被谱成曲,广为流传,塑造一个威严仁厚的日本军神形象。其实,在这场攻防战中,乃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愚将、败将,死伤五万余没能按作战方案攻下旅顺要塞。战斗在进行之中,许多战死士兵的乃木部下家属,在东京向乃木住宅扔砖瓦,叫骂道“杀人鬼。

战后乃木将203高地改名为尔灵山,意为你们一军人魂的山,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炮弹形纪念碑,并赋侍一首:

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难。

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

在日俄会战中,乃木的两个从军的儿子也先后战死,他没有流泪,为儿子为天皇而战之死,表示死得其所。

乃木这位败军之将以其愚忠成为明治天皇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而刻意塑造的一尊军神。

乃木凯旋归国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在其往年,还被明治天皇任命为学习院院长。东京学习院是一所为培养皇室贵族子弟为主的学校,可见明治天皇对其信赖之深。

日俄会战后,日本正式成为帝国主义俱乐部的一员,日本也正式步上了举国若狂的军国主义道路。

塑造一系列军神是日本军国存在、发展、走向侵略的军国教育所需,在日俄会战中,日本军国导向的宣传塑造了四位军神:日本海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日俄旅顺会战的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将;另有两位在封锁旅顺港战役中牺牲的两位中级军官:广濑中校与橘中校。

通过一系列拨高放大的典型军神形象的树立,使日本年轻一代以献身军国,忠于天皇为无上光荣和最好的出世之路。日本从明治、中经大正、直至昭和初期,形成了一股社会习俗,男儿长大从军或入军官学校,女的则做医护或报务员。一言以蔽之:参军光荣。

明治天皇在1910年去世后,乃木悲伤之极,觉得其活在人间的意义已没有了。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心双双自杀以追随明治天皇而去。

于是,日本的军国媒体又一阵轰动,称其为人间模范、国之忠臣,并为其搞国葬、造神社、塑钢像,使之神格化,流毒至今。著名作家马辽太郎就在其中国纪事中,对乃木的文武之才加以颂扬。

0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34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中义一与田中的东方政策奏折

依靠在乡军人会上台的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是长川藩(即山口县)下级武士田中信佑的三男,生于1864年,1892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是一个标准的军队精英。

日清与日俄战争,田中都参加了,并因军功在1909年被擢升为陆军省军事课课长。军事课是一个规划策谋战争与部署军事活动的重要部门,可见田中是出道发迹很快的。

日俄战争后,日方检点如何强化陆军的战斗力和在战争发生后确保有足够战斗力的兵力,是一大问题。当时任陆军省军务局长的田中义一即全力以赴组建了在乡军人会,在乡军人会由下列几种人员构成:一是平时从事正常工作的后备役兵者;二是退伍军人(退伍十年以内);三是一年志愿兵修了者。以上三类青壮年构成了帝国在乡军人会这样一个准军事组织。该组织当时约有三百万成员,由田中义一推动在1910年11月成立。

用田中的话来说:“由于日本的国力、财力平时不可能保持一支人数庞大的军队,因此只能由在乡军人会来肩负战争与生产两不误的重任了。说白了,这有点象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民兵组织,也可能是毛泽东模仿田中这一模式的。

后来田中从政,成为当时日本三大政党之一的政友会总裁,在1929年4月,由日本政界元老西元寺公望推荐,由田中义一组成内阁,田中义一登台的后盾即拥有三百万会员的在乡军人会。

田中的”东方政策“及下台

田中上台后,对内方针提出“产业立国”、“教育改善”、“振兴农村”等政策,对外则强调要与列国协商,解决好中国问题。

田中义一是一个著名的中国通,1905年日俄战争时任大本营参谋,发觉张作霖是一个很能干有望的人物,硬是把参加俄军义勇队而被俘待杀的张作霖解救下来。从此,田中义一与张作霖成了知交。张作霖后来在日本支持下成为东三省的实力人物,这与田中义一想通过支持张作霖而控制东三省的谋策是分不开的。

田中上台后,原以为他的支配满蒙政策会得到张作霖的配合,却不料张作霖虽是马贼出身,民族之性不灭,使田中与关东军大为光火,于是在1928年6月4日策划了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爆炸案。

田中义一在张作霖死后,因没达到兵不血刃独霸东三省的目的,反而促使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认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东北全境易帜归顺中央,实现了蒋介石治下的统一的中国。为此事件,田中义一受到国内各派政治力量攻击而黯然下台。

田中义一的另一历史公案即“田中奏折”真伪问题。1927年7月,田中召开有关东军首脑与外务省干部参加制定中国政策的东方会议。会后有一本给昭和天皇的上奏文,即后来中国方面流传的“田中奏折”。该奏折最有名的一段话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据日本史界考证,中国方面流传的是伪本,但中国方面认为对照日本日后的扩大侵略的方针,证明中国方面获得的田中奏折是真的。不管真与伪,田中义一的东方政策是不折不扣的侵略政策应是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2:33 , Processed in 0.0347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