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黑衣大食

对秦亡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桔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29 18: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一地落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31 22: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0

回帖

494

积分

游客

积分
494
发表于 2009-8-20 2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YY一下

如果秦朝是扶苏即位  适度实行仁政 那么秦朝是不是会想始皇所说的 流传万世呢

想想陈胜吴广似乎没什么先例 秦朝前一般统治都是上层人玩的 王朝的覆灭也是被有重兵的诸侯灭的, 秦始皇消除了异姓诸侯也就消除了这个隐患, 如果没有陈胜吴广被逼着起了个头  我们国家的改朝换代还有这么频繁吗

要是没有的话 中国会不会跟日本一样 怎么政变 皇帝仍在只不过不掌权呢

秦朝尚法家  如果秦朝至少坚持个几百年  崇尚法制而不是儒家的那一套 的观念深入人心  国家和民族又会如何呢

看来当社会变革时期 任何一点偶然的事件都会引起巨大的后果 秦二世引起的后果要比任何一个王朝二世的即位来的都大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9-8-21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汉初的休养生息,可见法家治国还是可以行仁政的。就如汉初。
汉初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对秦制因循,不去做主动地变革。

汉代能够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汉代的君臣大多出身平民,
他们没有传统贵族的骄奢淫逸的习气。相对质朴。

而回到秦朝,秦朝源自春秋战国的封建秦国,所以虽然秦朝广招各国平民游士人才,但他的政府还是一个贵族政府。从皇帝到大臣,对于民间的疾苦都缺乏切身体会。

扶苏同样是贵族子弟,也许会因为心地善良而行仁政,但是无论是来自贵族大臣的阻力,还是其自身局限,这种仁政都是十分有限的,最多是延缓了秦朝的灭亡。

即使是出身平民的汉初君臣,也随着大权在握而逐渐变得奢靡贪婪,由平民转变成了贵族。
这其实是法家治国,以吏为师缺乏道德制约,法律对下不对上的必然结果。

汉代能够延续,就在于汉武帝用贾谊董仲舒策,废黜百家近学(包括儒家孟子),而独尊五经古学。用道德礼乐教化民众, 用文人士大夫代替贵族主导政治,才有2000年中国帝制历史之传承不绝。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416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实行的不是暴政,而是苛政,就是严格依法治国,一切皆有法出。
这套制度在秦国实行之初,也有反复,但是所幸秦国历代君主均十分贤明,所以秦国的制度是六国之中最占优势的,也因此才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然而当秦国的制度要适用于天下之时,也必然会有反复,如果继承秦始皇帝位的是扶苏,这套制度还能继续下去,虽然是苛政但不会成为暴政。然而继承帝位的却是胡亥,他完全被赵高所掌控,也无法驾驭秦朝渡过制度的磨合期,甚至于他还修改法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秦始皇所未曾做过的。
秦朝的灭亡,十分偶然,然而也许是必然。冥冥之中,似乎一切早有注定。赵高是刑余之人,凭借着其聪明才智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但他的内心就对秦朝没有怨恨?灭亡秦朝的与其说是胡亥,不如说是赵高这个秦朝一手造成的仇人。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7734
发表于 2009-8-21 1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时,天下读书人非儒即墨,所以如同扶苏般要求“休养生息”一定是很多人的主张和要求,不可能是扶苏自己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必然受了许多人的影响。当时儒家的影响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儒家的部分主张是有可能成为秦朝官方的意识形态的。
倒是汉朝的文景之治时并没有独尊儒术,信奉的是黄老之道,为汉朝的繁荣打下基础。武帝朝时才开始罢黜百家,然而武帝之后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西汉的延续不在于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9-8-21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失语者于2009-08-21 13:52发表的 :
其时,天下读书人非儒即墨,所以如同扶苏般要求“休养生息”一定是很多人的主张和要求,不可能是扶苏自己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必然受了许多人的影响。当时儒家的影响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儒家的部分主张是有可能成为秦朝官方的意识形态的。
倒是汉朝的文景之治时并没有独尊儒术,信奉的是黄老之道,为汉朝的繁荣打下基础。武帝朝时才开始罢黜百家,然而武帝之后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西汉的延续不在于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注意,儒家属于百家近学,而汉武帝的复古更化则是尊崇五经古学,注重经世致用。
武帝以后的衰落,在于武帝时用兵过程中的不必要消耗,但从政治上,则从文人士大夫中察举贤良孝廉,要比武帝以前任用外戚军人富人为官的方式要优越得多。

汉代的无为,其实是对政治制度的无为,而非对统治的无为。
也就是没有彻底改革秦代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法家治国的政治制度。

至于能够与民修养生息,则在于出身平民的汉初帝王将相的质朴。而秦朝恰恰缺乏这份来自平民的质朴。皇帝和大臣可能会看到民间疾苦,但是不会有切身体会。

楼上说儒家影响很大,确实如此,因为儒家属于百家近学。荀子就是秦相李斯的老师。
而秦始皇焚书,焚烧的都是西周六经古学,也就是礼乐经史。百家书博士官还是可以收藏,私人收藏也不至于向收藏六经古学那样会被弃市。

总之,法家治国的环境下,平民出身的汉初帝王将相因为质朴可以实现与民修养生息。
而贵族出身的秦朝的帝王将相,只能靠仁政延缓秦朝政治的腐败。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416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4: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7楼(珀尔修斯之弓) 的帖子

秦朝实行法治,法治的中心在于君王。
依法治国,只要君王是个正常人,则国家应该不会混乱,除非修改法令。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9-8-21 16: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7楼(珀尔修斯之弓)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黑衣大食于2009-08-21 14:32发表的 回 17楼(珀尔修斯之弓) 的帖子 :
秦朝实行法治,法治的中心在于君王。
依法治国,只要君王是个正常人,则国家应该不会混乱,除非修改法令。


秦代的法家治国,不是以法令治国,而是以刑赏治国。

这些刑赏的目的是建立起一种以君主为首的贵族统治秩序。
而立法设置刑赏的权力来自皇帝和贵族,对于这些皇帝贵族,法其实没有任何限制作用。
全社会不讲道德教化,而仅仅是认同性恶论,上层用刑赏和“利名威”来实现统治。
下层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斩首为功。
国家的贵族统治阶级掌握绝对权力,而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化,
尤其是本来就蔑视下层民众,认为人性本恶的秦朝贵族。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9-8-21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2:36 , Processed in 0.0313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