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心远观史】和德川幕府相比,其实清朝还是颇有些骨气的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3-12-23 16: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楼(咕嘟) 的帖子

引用第2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13-12-17 15:20发表的 回 1楼(咕嘟) 的帖子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打,直接开放五口通商会被历史和后人怎么说?
改革开放还是丧权辱国?

不打。就是改革开放。你不打,英国人等其他西方列强就不知道清国的腐朽和衰弱,清国还能装装样子充胖子。这样除了开放五口通商,不会有其他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英国对清国还会有忌惮,毕竟当时要开战,英国议会决心也不大,也有些因不了解情况而心虚。

这样,清国可以在开放期间发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迎头赶上。为自己争取时间。开放事实上越早越好,乾隆时期就该开放了。

如果仅仅是开放贸易,清国历史要写得好,清皇室完全可以像大唐那样在史书中吹牛说英国是自己的属国。是来朝贡的。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3-12-23 23: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楼(风之谷) 的帖子

说的真好,满大街长矛大刀,人家西洋人看不见,只要开放国门,虚实必知,看来西洋人智商不如你高呀。 [s: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3-12-24 0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1楼(复姓东郭) 的帖子

乾隆时期英国也有使团访清,人家也满大街看见大刀长矛,人家打了吗?

英国使团之前又不是没来过。
1840年那会儿,英军火器又有多先进?雨淋了就不能用的东西,完全可以用人数优势弥补。当时人家南非土著还用竹竿长矛干掉了1300名现代化的意大利军队呢。清军还不如南非土著。

再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英国人只是想做生意赚钱,而不是为打仗而打仗。不用打仗就能与清国做生意,还打个毛啊。


做了生意后,看到西洋人火器厉害,完全可以引进仿造迎头赶上嘛。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3-12-24 0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风之谷) 的帖子

乾隆时期和清末时期也能在一起比较,你真是“思虑周到”呀!那时的英国恐怕也没能力“远征”吧? [s:2]

大清当年拼死抵抗,人家不是没用过力,结果打不过人家就是打不过人家,到你这里就是人海战术了。看来你不做皇帝真是屈才了。

我由始至终都没输过英国如何如何,西洋人就一个英国吗?你自己非要往他身上套,我也很无奈
[s: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3-12-24 0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复姓东郭) 的帖子

大清当年拼死抵抗?

几个英国兵爬上广州城墙,大清广州守军就一哄而散了。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3-12-24 0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复姓东郭) 的帖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以大清惨败告终。但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双方武器差距过大,而是清军不愿拼死作战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还有就是沿海清军长久未经战阵,水平太差,导致有先进武器也不能熟练使用。英军的训练及作战水平确实远远超过清军。而武器上,清军也往往能取得局部优势,但是因为素质差距过大,及士兵不愿死战,造成了伤亡几个人,就溃逃了。

道光虽然花了大把银子,但是因为绝大多数将官是猪一样的指挥,少数爱国将领无法力挽狂澜,广大士兵更是基本没有战意,所以1840成了中国人永远的痛。

但是单纯把失败归结为武器上,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符合历史,而且是没有对历史正确反思。



下面我就来论述双方的武器

先说单兵武器,英军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及Baker前装线膛火枪

那个博朗恩燧发枪,已经有快200年历史了,是一款相当古老的火枪,而燧发枪只有在70米以内比较有杀伤力。

而贝克线膛枪,则是新粗线的火枪,虽然先进,但是技术并不成熟,使用者也并不多

然后清军的武器:当时清军普通部队,百分之六十是由各种火枪武装起来的,其中数量最多是单兵火绳枪,传统上叫鸟枪,因各省形制不同有几十种,但基本大同小异,有效射程50米左右,下雨天不能使用,还有另一种比较普遍装备的是抬枪,是嘉庆年代出现的,是一种大型火绳枪。也有碎石机发型的。最大射程500米,十分厉害。

而且当时西北边境军队和内城守卫部队已经有了赞布拉燧发枪,貌似是从中亚某国获得并仿制的。

另外百分之四十的部队装备弓箭和冷兵器。而对训练有素的弓箭手来说,对方的滑膛枪手并不是很大的威胁。因为弓箭对臂力要求较高,清军精锐多为弓箭手。

因为当时大清没有发明刺刀,所以不能完全淘汰冷兵器,并不是大清财政不够,而不能完全装备火枪,这个要搞清楚。

另外,清军还有火罐,火砖,等投掷型火器


然后就是双方火炮对比了

当时林则徐在广州一次就购买了200多们葡萄牙68磅大炮,比起腐明末年购买30多们红衣大炮先进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当时清军获得了68磅大炮之后,也能很快仿制



甚至清军火炮要比原有欧洲火炮,火力更加强大,当时英军军舰最大火炮为68磅,但清军造出了80磅重的炮弹,并使用3万斤巨炮发射,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凶猛的岸防炮。


而说到炮弹,清军有链条弹,和各种口径的实心炮弹,因开花弹对军舰伤害不大,并未装备各个炮台使用。当时英军有实心弹和开花引信弹,但是开花引信弹技术不成熟,往往不能准确爆炸,而且对炮台伤害较小。只能对露天人员造成一些伤亡,所以只能打击一下清军士气并不能够保证摧毁炮台。


当时清军已经发明贴膜铸造法,可以比较快捷的大量制造新型重炮,另外经过广东铁匠铺铸炮舞弊案后,一般单位已经不敢粗制滥造,把不合格的火炮发给军队了。当时清军总计铸造了近千门新型西样式火炮,但分散到各个炮台,没有对英军取得绝对火力优势。

可以看出,重型火炮对比,英军舰队并未取得优势,如果堂堂正正的与清军炮台对轰,是不容易取得胜利的。这也是清军往往在对轰阶段能够支撑的原因。

另外说到炮台构筑,当时厦门的石堡型炮台承受了英军炮击,但无一被毁,说明当时清军新式炮台能够承受英军火力轰击。

英军为了胜利,则利用了清军的弱点,清军新式重炮过于笨重,一个小时也开不了几炮。而且移动及调节射程也十分繁琐,而清军大多数操作不熟练,更使得问题严重,英军往往先派遣特种兵破坏清军预先设置在海边的暗桩及铁链。等到顺风时,扬帆一鼓作气逼近炮台,使得新型重炮失去作用,而当时清军的老式火炮,主要是各种中型火炮及轻炮,对英军的橡木壳军舰是无可奈何的。而这个时候,英军的各种火炮则可以火力全开,切割清军炮台。

当时有军官记载,炮弹被碰回,并打伤了炮台守军,说明交火是在近距离发生的。这里也说明了英军作战经验之丰富及指挥大胆。

另外就是军舰在远距离开炮,吸引清军注意力,而派出精锐小队从背后包抄清军炮台,因守卫炮台侧翼及背后的多为清军的二线部队及各类民兵团,通常没有血刃敌人的勇气,往往放几排枪炮,见无法驱散英军,就开始溃逃,而守卫炮台的清军看到后背出现敌军,也就失去了作战意志,纷纷溃逃。

主题

0

回帖

8999

积分

游客

积分
8999
发表于 2013-12-24 19: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生麦事件吧

主题

0

回帖

3134

积分

游客

积分
3134
发表于 2013-12-24 2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说去,大清或妄动刀兵,或面子至上,或民粹暴发的中所体现的愚昧和偏执,与“骨气”二字根本不沾边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3-12-25 0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3楼(复姓东郭) 的帖子

引用第14楼风之谷于2013-12-24 00:27发表的 回 13楼(复姓东郭) 的帖子 :
大清当年拼死抵抗?

几个英国兵爬上广州城墙,大清广州守军就一哄而散了。
你说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吧,除了第一次,余下的大清都是调兵遣将直到打不过才签合同的。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3-12-25 00: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5楼(风之谷) 的帖子

何苦在你看来,大清做啥都不对,不打屈辱签约不行,打完了在签约也不行,把你天马行空的逻辑留下了写二人转剧本多好,在这操什么心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2:53 , Processed in 0.034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