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indd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的重要战役[申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征战役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至5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山西省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当时红军的战略方针,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指导下,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红军的作战目标是向陕甘苏区的东面发展,以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为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首先向山西和绥远进军,并逐步向接近抗日前线的华北广大地区发展,以便与日军作战;同时,留少数部队和游击队保卫抗日战略后方陕甘苏区。 2月18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下达了东征的作战命令。20日,各部队开始渡河战斗,21日拂晓,渡河部队占领了三交镇,歼灭守军一部,22日占领留誉镇。至23日,红军全部渡河并控制辛关至三交镇之间的各渡口,向东延伸35公里、横宽50余公里的地区,接着围攻石楼城。方面军主力在留誉镇及其以南稍事休整,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这时,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急忙调兵遣将,组织部分兵力向红军反击。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主力东进,在关上村全歼晋绥军1个旅部和两个团,俘约500余人,缴枪300余支(挺)、火炮6门。红15军团(总指挥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在石楼地区打败晋绥军的进攻。红军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红军在河东初步站稳了脚根。



这时,阎锡山一面急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求援,一面调集可机动的部队编成4个纵队,从南、东、北三面向红军反击。红军以一部兵力分别在石口、关上钳制晋绥军第1、第4纵队,集中主力对付兑久峪地区的两个纵队共3个师、1个炮兵旅总计14个团的进攻,经过红军两军团主力的奋击,毙伤晋绥军两个团。期间,红28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进占陕北吴堡等地,恢复了部分被占苏区。



3月中旬,进入山西的蒋介石部队,行动谨慎,晋绥军4个纵队再次向石楼方向反击时,红一方面军鉴于晋南和晋西北守军兵力薄弱,决定分兵南下北上作战。红1军团和红81师主力为右路军,于19日南下,占领霍县至侯马间广大地区,并破坏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150公里,消灭晋绥军和民团各一部,扩大红军3000余人,筹资7万余元;红15军团主力为左路军,于18日沿汾河北上,袭击文水、交城,并向太原佯攻,随后向晋西北的娄烦、岚县挺进,在兴县曹家坡地区歼晋绥军两个营又1个连;另以少数部队组成中路军,钳制晋绥军在石楼、中阳、午城、孝义和隰县等地区的第1、第2、第3、第4纵队的进攻。



红军分兵南下北上之后,蒋军3个师集结在同蒲铁路南段和晋东南地区,阻止红军向晋东南发展;另5个师编成3个纵队会同晋绥军4个纵队向红军进攻,企图围歼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蒋介石还命令东北军向陕甘苏区进攻。红一方面军右路军和左路军立即从南北两线向中路军靠拢,集中兵力准备歼击国民党军。4月初,右路军向西北转移,15日克吉县城,俘守军300余人,接着夺占平渡关至清水关各渡口,21日主力进至大宁以北。左路军(含入晋的红28军)向南转移,在金罗镇、师庄、三角庄等地共歼晋绥军1个团又1个多营,并击溃一部,14日进至大麦郊等地。4月下旬,红军各部靠拢后,阎锡山以7个纵队跟踪围攻,企图压迫红军于黄河东岸狭小地区消灭之。红军为避免不利的决战,向西撤退,5月2日至5日,西渡黄河回到苏区,5月5日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点评:此战,红军共歼国民党军7个团,俘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4000余支(挺),扩大红军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并在山西20余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抗日运动发展,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苏区。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至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洪湖苏区红军独立团和游击队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地区反对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 1930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第10军军长徐源泉为湖北省剿匪总指挥兼鄂西剿匪司令(后改为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统一指挥6个师7个旅的兵力,采取分区重点围攻,步步为营,逐步清剿的方针,在地方团防、常练队等反动武装配合下,以洪湖苏区为重点对湘鄂西苏区进行围剿。至12月下旬,占领南县、华容、监利、潜江、沔阳(今沔城)等县城。此时,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正在长江以南的津市、澧县石门地区作战。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特别委员会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决定组成赤色警卫大队(即游击队),设立江(长江)左和江(长江)右两个指挥部,分别指挥由江北各县赤卫大队合编的江左军和由江南各县赤卫大队合编的江右军;将苏区群众编成赤色教导军和赤色守备队、少先队、儿童团等,配合作战;以返回苏区的红2军团一部和部分伤病员约1000人整编为新6军(后改为红军独立团),作为骨干力量,在军长段德昌指挥下,进行反围剿作战。1931年1月1日,徐源泉以5个旅又1个同的兵力,自潜江、仙桃(今沔阳)、新堤(今洪湖)、监利等地分路出动,进行第一期围剿,企图歼灭江左军于柳家集、瞿家湾地区。江左军在赤色教导军配合下,利用洪湖地区地形复杂,采取夜袭、伏击、围困等战术,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进犯之国民党军。沔阳赤卫大队等部3000余人,在邵家河、宋新场、二老坡一线阻击新3旅的进攻,继以4000余人向进占沔阳的国民党军实施反击,给其以重创。江左军另一部在杨树峰地区迟滞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使国民党军13日才得以进占峰口。与此同时,大同湖一带群众武装5000余人,向占领大丰口的第lo军特务团进行反击,一度夺回大丰口;监利赤卫大队、赤教军于福田寺地区阻击国民党军新编第2旅的进攻达10日之久,随后又集中2000余人袭击湖北警备旅,予其重大杀伤。潜江群众武装在东荆河两岸打击第143旅和第144旅一部。江左军在给国民党军重大杀伤后,留少数兵力坚持斗争,大部转到苏区外围的沙湖、刁汊湖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红军独立团为配合江左军作战,与江右军一起,于1月上旬,在长江以南华容县先后歼国民党军1个营另2个连,16日收复湖南省华容县城。这次反围剿作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到1月17日,国民党军仅占领监利、沔阳、潜江等地,未达到围歼红军的目的。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二军团南征



1930年(民国十九年)10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南渡长江在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连续作战行动。



10月中旬,红2军团奉令渡江南下,前出到岳阳,截断武长铁路(武汉至长沙),配合红1军团、红3军团攻打长沙。中国共产党红军第2军团前敌委员会考虑岳阳方向国民党军兵力较大,不易得手,乃决心攻占常德牵制国民党军,以配合红1、红3军团进攻长沙。15日,红2军团自峰口等处出发,18日,红2军由石首渡江经鲢鱼须、梅田湖径取南县;红6军第17师由监利陶家埠渡江,经长岗庙、松木桥向华容攻击,红6军第16师由石首调关渡江,在万庾歼国民党军近500人,接着配合第17师进攻华容。22日,红2、红6军分别占领南县、华容,歼国民党川军新编第11师一部及南、华等县团防队共1000余人。这时,中共红2军团前委认为南县、常德之间河流纵横,大部队行动不便,乃决定先取公安(今南平),再经澧州(今澧县)攻常德。30日,红2军占领公安,红6军第17师攻克藕池口,并在闸口歼川军新7旅一部。11月1日,红军继续向澧州推进,在三汊河歼湘军1个营。4日,进抵澧州城下。同日,向津市推进,红16师协同红4师第10团,于白洋堤歼湘军戴季韬团一部,乘胜占领津市。红军围攻澧州未克,转兵进攻石门,准备在石门建立临时后方,作为继续向常穗进攻的基地。13日,红军攻占石门,部队在石门进行丁休整和补充。下旬,国民党军进犯。红2军团政治委员邓中夏率红6军一部留守石门,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率军团主力迎击国民党军。21日在石门县夹山寺击溃国民党军新11师,23日又在临澧县佘氏桥歼国民党军独立第1旅一部,乘势占领临澧县城。红2军团占领临澧县城后,得知红1、红3军团没有向长沙进攻,同时获悉驻津市国民党军有向石门进攻的企图。贺龙和红2军团多数领导成员主张将部队经公安、藕池口撤回洪湖苏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围攻。但邓中夏不顾客观形势的变化,坚持再次攻打津市、澧州,以实现其夺取常德的既定方针。12月1日,红2军团再次进逼津市、澧州。2日,红6军分两路向津市新1l师一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红军以伤亡很大为代价占领津市。同日,红2军将澧州守军陈运部包围,虽顽强攻击,终因城墙坚固和缺乏攻城装备,未能奏效。12月初,国民党军第19师李觉部纠集湘西土著武装约两个师的兵力,向澧州推近。8日晚,进抵澧水南岸之停弦渡、宝塔湾一线。其一部渡过澧水,占领合口,向津、澧一带包抄;新11师残部亦配合第19师反扑,在此严峻形势下、红2军团不得不自津、澧撤退,于9日到达松滋县杨林市、街河市一线休整。12日,红2军占领公安,以第12团少数兵力掩护伤病人员及物资返回洪湖苏区。南征至此结束。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至1935年9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退出鄂豫皖苏区,经鄂豫陕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鄂豫皖省委员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由省委立即率红25军向乎汉铁路(北京至汉口)以西转移,建立新的苏区;留部分武装组成红军第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地区游击战争。同时决定撤销师一级建制,直辖3个步兵团和1个手枪团共2980余人,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阵亡后,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16日,红25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17日,在朱堂店突破国民党军的拦阻,从信阳以南的东双河至柳林间越过平汉进至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在三要司歼灭陕军第42师1个营后,进抵雒南县的庾家河。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举行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苏区。这时,国民党军第60师突然来袭,红25军经半日恶战,击退该师,毙伤其800余人。至此,红25军胜利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转移。1934年12月至1935年7月,红25军大力开创苏区工作,并打破了蒋介石发动的两次重兵围剿。1935年7月中旬,为配合主力红军北上,同陕甘红军会师,留地方部队(后组成红军第74师)继续坚持原地斗争。16日,红25军从西安以南丰峪口出发,进行第二次战略转移,经鄠县(今户县)、熬厘(今周至)县境西进,接着,攻占甘肃两当,进占秦安,威逼静宁。8月17日,攻克隆德,歼国民党军第1l旅1个营的大部。20日,在平凉城东歼国民党军第35师第105旅1个多营。21日,在泾川以西四坡村再歼国民党军第35师第104旅1个团。此后,红25军继续转战于西(安)兰(州)公路附近的崇信、灵台地区。这时,国民党军正在向红25军周围集中。为争取主动,红25军于31日经平凉以东四十里铺渡过泾河,向东北急进。9月7日,到达合水东北的豹子川(今属华池县)。16日,在陕西延川县永平镇(今永坪)同陕甘红军会师。至此,红25军胜利结束长征。



点评: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六军团西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8月至10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退出湘赣苏区向黔东地区实行的战略转移。



7月23日,红6军团奉令退出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2军团(当时称红3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英)取得联系;留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在原苏区继续坚持斗争。接着成立以任弼时为主席、肖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6军团9700余人于8月7日,从江西省遂川县的横石挑区出发,突破国民党军衙前、五斗江之封锁线开始酉征。接着,红6军团通过国民党军的两道封锁线,于11日到达湖南省桂东县以南的寨前圩地区。12日,在此正式成立红6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7师和第18师。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键为防止红军深入湖南,急令刘建绪指挥第15,第16两师由永新地区尾追;并令第19师第55旅及。4个保安团设防拦击,企图与北上的粤军相配合,消灭红军于湘南地区。由于军情的变化,红军决定放弃在在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原计划,乘国民党军部署尚末形成之际,迅速西进。9月3日,在灌阳以北的文市地压,红6军团击溃追剿军8个团的进攻。4日渡过湘江,5日占领西延城(今资源)。9日,红军由西延西进,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进到城步县的丹口,17日乘虚袭占通道城。19日,在靖县的新厂地区,红军给尾追之湘军补充第2总队两个团以歼灭性的打击。尔后红军继续西进,通过锦屏、黎平县境,进入了苗、侗两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红军在苗、侗广大群众协助下,顺利地渡过清水江。26日,红军在清江县(今剑河)地区击溃追剿军后,经镇远、台拱(今台江)县境进至黄平的瓮谷垅地区。这时,湘桂两军尾随跟追,黔军设防堵击。红军为迅速摆脱追剿军,于10月1日在施秉、黄平之间突破黔军防线,乘虚占领黄平县城(今旧州镇),继续向石阡前进。7日,红军进至石阡西南之甘溪街与桂军第19师遭遇,战斗失利,红军一部被隔断(该部后与红3军会合),主力被迫向东南转移。尔后在施秉的大庆地区遭到国民党军的拦击。红军又被截断一部。此时,红6军团处于各追剿军20多个团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严重。为摆脱困境,红军利用山高林密,采取灵活的游击战与追剿军周旋,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转战,终于在石阡以南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红军第3军领导人贺龙、关向应等在得知红6军团的情况后,亲率红3军主力南下接应。10月24日红6军团主力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红3军会师,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四方面军转移之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战略转移中对国民党军的作战。



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第10师(师长王宏坤,受伤后由曹光南代,后牺牲)、11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12师、73师(师长王树声)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至汉口)向西转移。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西进后,立即以6个师另1个旅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19日至21日,方面军主力在枣阳县南之新集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5个师另1个旅激战,在给其以重创后,继续向西北转移。22日,红军在枣阳西南之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第65、第67师的堵截,同时击退其第1、第51师从两侧的进攻,继续西进。11月初,红军进抵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区,准备在此创建新苏区。4日,国民党军第1、第44、第51、第65师从三面逼近,方面军遂决定经漫川关进入陕南。11日,当红军进抵漫川关东康家坪、任岭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陕军3个团和第1师2个旅的堵击。13日,第44、第65、第51、第42师亦相继向红军进逼,企图将红军围歼于康家坪、任岭地区。当日黄昏,红军在第44师2个旅结合部打开缺口,突围脱离险境,接着,红军经商县、柞水,越过秦岭,于23日进入关中平原。24日,红73师在王曲镇击溃陕军混成旅、特务团的阻击,歼其4个营。25日,红11师和红10师一部在子午镇击溃第17师的阻截。27日,红军于鄂县(今户县)南之彷徨镇地区,击溃国民党军第l师和全歼陕军1个警备旅,俘旅长以下数千人。接着,方面军继续西进,于28日进抵盩厔县(今周至县)南20余公里的马召镇地区。此时红四方面军接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要其在鄂豫陕边建立新的苏区的电示,但红四方面军在国民党军紧追下,此时已远离鄂豫边深入陕境,方面军遂决定南进汉中。月底,红军再越秦岭。12月7日,红军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并于8日在此召开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方针。尔后,红军继续南进,在秦岭出口处又击溃国民党军第17师第51旅2个团的堵击,歼其十部。接着,红军于10日夜南渡汉水,进驻上元观地区。



点评:此战初期,红军在军委主席张国焘的干预下,不听徐向前的意见,导致屡受挫折,形式危机。作战中,25军军长、杰出的军事指挥员蔡申熙也在战斗中受伤,不久牺牲。关键时刻,一愁莫展的张国焘只得放弃指挥,交由徐向前指挥,徐向前的果断指挥,方始红军突出重围,转危为安。红四方面军主力行程近1500公里,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歼其近万人,结束了西进以来的被动局面,保存了1.5万余人的骨干,成为开辟川陕苏区的坚强力量。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安战役



1931年(民国二十年)11月至12月,在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省黄安县境对国民党军的城邑进攻战役。



11月,国民党军集结15个师于鄂豫皖苏区周围,准备对该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但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势巨变,致国民党军围剿行动一直未能付诸实施。中国共产党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乘此之机,主动向国民党军进攻,以破坏其围剿计划。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决定首先发动黄安(今红安)战役。黄安由国民党军第69师两个旅4个团防守,其师部及第206旅驻守城内,第207旅及配属该师的第30师第270团驻守城外各要点,另有第30、第31、第33师分别驻守宋埠、麻城、黄陂,均可随时应援黄安。针对国民党军的部署,红四方面军决定以第11、第12师及第10师1个团和黄安独立团共8个团的兵力,首先分别拔除黄安外围各据点,隔断黄安守军与其它国民党军的联系;继之围困黄安,打击援兵;最后攻歼黄安守军。11月10日,战役发起。至20日,红12师及红10师第30团、红11师及黄安独立团先后攻占东王家、下徐家、桃花镇、高桥河等黄安外围据点,歼守军第270团及另两个营和地主武装一部。其后,红12师、黄安独立团两度击退黄安守军向桃花镇的反扑。12月。7日,国民党军第30师以4个团的兵力由宋埠北援黄安。红11师先以1个团于正面节节阻击。9日,红11师主力由两翼向援军实施反击,于十里铺歼其1个团,余部退回宋埠。2e日至21日,红1l师、红10师第30团、红12师第35团以正面突击和两翼迂回的战术,对分由歧亭、宋埠出援的国民党军第33师及第30师第90旅共6个团实施反击,将其全部击溃,于嶂山地区毙其干余人,俘800人。22日,红军在我军空军第一驾飞机“列宁”号(飞行员龙文光是我军第一位飞行员)支援下,向黄安守军发起总攻,迅速突破城垣,冲入城内,守军弃城而逃,溃逃之国民党军5000余人被歼于荧安城郊,其第69师师长赵冠英被俘,战役遂告结束。



点评:此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著名的攻坚战,是运用围点打援、运动防御与攻坚结合的成功一战,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溃援敌5个旅,毙伤国民党军5000余人,俘师长赵冠军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追击炮10门、电台1部,为红四方面军组建后的首次大捷。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麻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发动和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又称第二次黄麻起义。



9月,中共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和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秋收暴动计划”,发动黄安、麻城两县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因缺乏武装起义的经验,未获成功。中共湖北省委于10月中旬派符向一巡视黄麻区,不久又派刘镇一、黄赤光前去指挥(黄赤光未到)。11月3日,省里派来的代表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中共黄麻区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符向一任特委书记,刘镇一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同时改组了黄安县委,麻城县委依旧。随后,成立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会后,两县县委负责人和党团员分别下到各区,组织发动群众,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暴动。11月10日,国民党第三十军魏益三部一个营由黄安城进犯七里坪,黄麻两县县委决定由麻城调一部分快枪,帮助黄安农民自卫军去缴该营的枪。因走漏消息,该营逃去。11月11日,农民自卫军进驻七里坪,并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庆祝大会,接着,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认为暴动工作已准备就绪,决定夺取县城,成立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等组成,潘忠汝为总指挥,吴光浩为副总指挥。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当天,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与先期打进黄安城内的12名农民自卫军队员组成的尖刀班里应外合。在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于当夜1O时,自七里坪向黄安县城进发。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留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红枪会的进犯。李先念、詹才芳、王树声、陈再道分别率领农民武装参加了暴动。11月14日凌晨4时,起义武装在城内群众配合下,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的群众和农会干部。18日,宣布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为主席。之后,黄麻特委又将参加暴动的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12月5日,国民党军第12军任应岐部1个师夜袭黄安。鄂东军遭受重大损失,潘忠汝阵亡。突围后的鄂东军除部分人员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外,70多人于12月29日转移到黄陂县境内的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为党代表,汪奠川为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在黄麻起义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和军队。为后来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陵江战役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强渡嘉陵江,向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由陕南回师川北后,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为继续贯彻向川甘边界发展的计划,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集中4个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为清除渡江作战障碍,红四方面军于3月初至11日,取得仪陇、苍溪战役的胜利。控制了嘉陵江东岸除阆中、仪陇的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城的地区。鉴于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纵深仅有国民党军第28、第29军防守,其52个团部署在绵长的沿江防线,纵深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选择其江防薄弱环节,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夺取沿江各要点,并向两翼扩展,而后向其纵深发展。3月28日,战役发起。红军第9、第30、第3l军组成的第一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法,分别在塔子山、鸳溪口、阆中地区突破了国民党军江防,并迅速向其两翼及纵深发展。随即,红军第4军组成的第二梯队也由苍溪渡江投入战斗。至4月3日,红军先后攻克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要隘,计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为夺取战役的全胜,红军以第31军围困广元;以第30军一部西进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第l师南下;方面军主力分路西向,进逼江油(今武都镇)、梓潼。10日,红9军渡过涪江,包围江油,前锋直逼中坝(今江油县城)。尔后,红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以1个师围困江油,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增援江油的国民党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所率的10个团,歼其4个团,俘3000余人,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红30军第89师先克青川,并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岭歼胡宗南部1个营,继又克平武。18日,红4军攻占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战役结束。 点评:历时24天,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只是由于丧失进击甘南的战机,未能达到预期的战役目的。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时,由于张国焘决定只留下刘子才、赵明恩等300余人枪就地坚持斗争,实际上等于完全放弃川陕根据地。徐向前认为,如果把三十三军留下,开展游击战争,局面会好得多。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45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定桥战斗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5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西康省(今属四川省)泸定县对国民党军的著名进攻战斗。



25日,红1军团(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第1师第1团(团长杨得志)十七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以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团长黄开湘,又名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而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东桥头筑有坚固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参见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勇猛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入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点评:此战,红军行动迅速,作战英勇,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堪称奇迹。作战中共击溃川军1个团,俘100余人,缴枪100余支,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渡河,使国民党军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未能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0:13 , Processed in 0.0366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