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思 发表于 2013-10-8 17:43:17

两岸互称官衔:撕一张纸 移万重山

台湾联合报社论称,马政府对今年峇里岛APEC年会两岸团员的相互称谓问题,曾提出两个建议;其中,王郁琦与张志军互称“张主任”、“王主委”之议已获得实现,但另提萧万长与习近平互称“经济领袖代表萧先生”与“经济领袖习先生”之议惜未成功。

倘若此会能同步实现王张互称官衔,及习萧互称“经济领袖”与“经济领袖代表”,即可视为明年北京怀柔APEC“马习会”之体制架构的轮廓已然建构完竣。不过,今年既能实现王张互称官衔,明年就未尝不能实现马习在北京APEC会内互称“经济领袖”,在会外互称“台湾当局领导人”及“大陆当局领导人”,毕竟,皆是一念间事。

因而,今年王张互称官衔,若能成为替明年“马习会”铺平道路的第一块砖,则这场峇里岛之会,或许在历史地位上将成为二○○五年“连胡会”以来最重大的两岸关系转型事件,其成就及影响且将超越连胡会。

两岸皆期待马习会能实现。主要的原因是,倘若明年“马习会”得以成功,即表示两岸在“体制论述”上已经出现转型,两岸关系也找到了新的解决路径。这是二○一四年的马习可能超越二○○五年的连胡之处。

例如,此次峇里岛之会,北京在“一个中国框架内”(习近平语),台北在“九二共识下”(萧万长语),实现了王张互称“张主任/王主委”,这自然可视为是“治权互不否认”或“治权相互承认”的体现。倘若这就是现行“主权治权皆相互否认”之体制论述出现松动的第一块落砖,则未来互称“经济部长”、“商务部长”即有可能。如此,这就不只是“称谓的变化”,而是整个“体制思维”与“体制论述”的变化。

当然,此一转型需要一个过程,但王张互称官衔已迈出了第一步。未来,也许暂难出现互称“国防部长”或“外交部长”的场面,但绝对有可能出现互称“教育部长”的场景。何况,若待两岸走到签署《军事互信协定》的一日,难道还能不互称“国防部长”吗?再如,若待两岸走到签署《和平协议》的一日,难道还能不互称“行政院长”及“国务院总理”吗?因而,王张互称官衔,可以视为重建两岸“治权体制论述”的开端,下一步则必定要面对两岸“主权体制论述”的重建问题。

王张互称官衔,若是显示“治权相互承认”,两岸即不宜继续存有“主权相互否认”的状态,因为这就会陷入“两个中国”的难题。于是,在“两岸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中国”,若不是中华民国,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应创造出一个在二者之上的“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的“一个中国”,亦即本报倡议的“大屋顶中国”,此即“两岸主权相互含蕴并共同合成的一个中国”,如此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皆为“一部分的中国”。

论述至此,可再回到“称谓论述”所带动的“体制论述”。在“大屋顶中国”的正式法制尚未建立之前(如透过《和平协议》),两岸的称谓除最高领导人互称“台湾当局领导人”及“大陆当局领导人”,以体现“大屋顶中国”的思维之外,其余政府机构及人员皆可互称官衔。如此,即可由“称谓体制论述”推动改变“治权体制论述”,再由“治权体制论述”推动改变“主权体制论述”,最后以“大屋顶中国”来重建两岸主权与治权的“一中架构”。

这应即是两岸有心人对“马习会”多所期待的原因。王张互称官衔,已为两岸“治权体制论述”的解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样的,明年若能实现马习会,亦必将对解决两岸“主权体制论述”的难题,作出震动世界、旋转乾坤的贡献。

正如本报日前社论所说:由“称谓体制论述”到“治权体制论述”,到“主权体制论述”,其间的阻隔均是愚者心中的万重山,却是智者心中的一张纸。王张已证明此说,马习何不也撕去那张纸?

马习会明年若能实现,将表示两岸在“称谓、治权及主权体制论述”上皆应已取得了“合情合理”的转型与突破,也将表示两岸已真正跨越了“不可回逆”的门槛;马习二人绝对不能错失此一历史机遇,而此次王张互称官衔,似也显示了马习皆有“撕一张纸/移万重山”的智慧与勇气,且拭目以观。

宪兵司令 发表于 2013-10-8 19:06:44

马英九现在民意低迷,正想打两岸牌转移视线。

越晒越黑 发表于 2013-10-8 21:41:36

两边都是做表面功夫,木有实际内容。

倒是有了民进党,那2个党关系才缓和些。真是货比货。。。。。。 你懂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岸互称官衔:撕一张纸 移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