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叫做忠诚 发表于 2007-10-1 09:59:46

图文详述:清末中日台湾战役

一、日军攻占澎湖
澎湖列岛位于福建、台湾间,为闽台锁钥。日本明治政府对我福建、台湾、澎湖垂涎已久。一八七四年日本侵台失败后,觊觎台湾之心末死。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大本营确定的"作战大方针"中,就有关于在冬季派兵占领台湾的计划。但因兵力不足,特别是日本海军力量被北洋舰队所牵制,无力南顾,以致迟末进行。及一八九四年底至一八九五年二月问,"旅顺威海既陷,中国的两关全破,牛庄、营口亦被攻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大本营"作战大方针"的第一期侵略作战计划已经实现,即将开始着手在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的第二期侵略部署。因此,大本营一面组织"征清大总督府",制定直隶平原作战的计划;一面积极着手南进侵略台湾的活动。澎湖为台湾锁钥,欲据台湾,必先得澎湖。于是,决定首先派出一支混合部队占领澎湖。
澎湖岛在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中遭受法国侵略军的蹂躏后,清政府从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间重新修建防御工程,由当时澎湖镇总兵吴宏洛经营其事。至一八九四年六月,先后在澎湖列岛修理炮台五座。其位置及名称如下表:

炮台名称
炮台地址 炮数
拱北炮台 澎湖岛中央 3
天南炮台 澎湖岛马公城金龟头 3
东角炮台 马公城城墙东部 1
西屿东炮台 渔翁岛南端东部 3
西屿西炮台 渔翁岛南端西部 4
甲午战争爆发前,岛上驻有果毅军、宏字练军三营,归澎湖镇总兵周振邦统辖。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以澎湖与台湾为唇齿辅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训令闽浙总督谭锺麟、台湾巡抚邵友濂增募兵勇,加强防御力量,岛上防军续有增加。至十二月下旬,岛上驻军共达十三营。另有保护粮台亲兵一百人。各军名称及驻地如下表:

部队名称
驻地 统帅
宏字正营 澎湖岛马公城及拱北炮台等地 总兵 周振邦
宏字左营
宏字右营
果毅练军
水雷营
宏字前营 渔翁岛西屿东、西炮台等地
宏字副营
防军右营
防军后营 澎湖岛南端圆顶半岛 知府 朱上泮
防军前营
防军炮队营
定海右营
定海卫队营
三月十五日,由步兵三个大队、炮兵一个中队组成的日军攻澎湖混合支队五千人(其中夫役约一千五百人),在后备步兵第一联队长比志岛义辉指挥下,乘坐运输船,在吉野、浪速等八艘军舰护卫下,从佐世保军港出发向澎湖进犯。二十日到达澎湖岛南端的将军澳。经过侦察,日军决定由澎湖岛东端的里正角登陆。
日军侵略澎湖的罪证——日军混成支队登陆(上陆)纪念碑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2579b84e82736ca.jpg
二十三日午前七时,日本舰队首先驶至里正角海湾西侧向拱北炮台施行炮击。守台清军以炮还击"一时烟焰涨空,声振山岳"。炮战持续数小时,我炮击伤敌舰一只,日舰发炮三百余发。十一时许,日军利用炮战之机,开始派运船载步兵驶向里正角西侧海滨登陆。炮台上守军立即调转炮口轰击登陆的日军步兵。日本舰队也用全部炮火猛烈还击,以牵制清军火力,掩护步兵抢占炮台北面的太武山。日军占领太武山后,因军火末齐,未敢进攻炮台。当时,清军"各军若协力围攻,贼可聚歼"时周振邦驻马公城,派人邀朱上泮由圆顶半岛率军来援。朱上泮恐日军攻圆顶半岛,竟不赴援。周振邦也只率驻马公城的宏字军、果毅军、亲兵进至拱北炮台西面的东卫社而止。这时,日舰集中炮火猛攻炮台,守军伤亡很大。及晚,朱上泮始率防军前营、炮队营及定海右营至大城北社(拱北炮台北)。但清军土气沮丧,驻马公城水雷营闻日军已由里正角登陆,于当天溃散。
拱北炮台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1004a4c35f512f9.jpg
二十四日昧爽,朱上泮宰军在大城北社与日军拒战。日军大队由太武山来攻,其舰队从海上发炮应援。清军据民房围壁抵抗,伤亡甚众,朱上泮也受伤,率部向西南退走。在东卫社的周振邦正拟派军往援,见朱军已退,便弃军只身逃亡白沙岛。朱上泮也退回马公城乘舟"逃往西屿,匿民间,雇船渡海至厦门得免"。这时,马公城及火烧坪兵营守军尚在拒守,及闻统帅已逃,也纷纷丢弃武器逃往白沙岛和吉贝屿。在圆顶半岛的清军被日军围困不得脱,遂于二十五日投降。守渔翁岛西屿东、西炮台的清军,在日军攻澎湖岛时,曾以东炮台大炮向日军遥击,支援马公城清军。及见日军入马公城,知大势己去,乃卸下炮台上大炮炮栓,枪支弹药尽投于海,于翌晨退往吉贝屿,转赴厦门、台湾。二十七日,日军派清军降将郭润馨持书劝降,及至,知守军已退,遂派兵登岸占领。马公城一角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2282f05b272c326.jpg
二十六日,日军在马公城设立"澎湖列岛行政厅",以海军少将田中纲常为行政厅长官,对澎湖列岛实行殖民统治。岛上各炮台上备炮三十余门,步枪二千四百余又以及大量弹药,全归日本所有。日军进攻澎湖在战场上伤亡虽不多,但因水土不服,霍乱病蔓延。五千人的混成支队中,霍乱"患者总数约一千七百名,死亡达一千名",占侵略澎湖日军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二、日军的直隶平原作战计划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日本大本营在派军南侵澎湖的同时,积极著手制定第二期侵略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庞大的新的军事冒险计划。当时日本全国陆军战斗部队共有常备军七个师团及后备步兵三十九个大队、后备骑兵六个小队、后备工兵六个中队、一个临时师团(由屯田兵组成)和冲绳分遣中队、警备队一队、临时山炮兵中队、机关炮十六队、临时攻城厂二个(徒步炮兵四大队)、要塞炮兵十二中队以及补充队步兵二十八个大队,骑、炮、工兵各七个中队和要塞炮兵一中队。在第二期作战计划中,日本政府形备孤注一掷,将常备军七个师团的全部和后备部队的三分之一兵力用于战争第一线,以对付尚拥有二十万作战部队的清军。
为了统一前线指挥,三月十六日成立"征清大总督府"。任命大本营参谋总长陆军大将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大总督拥有制定作战计划、指挥出征全军及部下任免补叙大权。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占领地区的殖民统治,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又于三月三十日颁布了关于成立"占领地总督部"的编制,以第二师团长陆军中将佐久间左马太为总督。四月十一日在金州城成立总督部。
金州日军占领地总督府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0dfc1f199e872fb.jpg
日本大本营制定的直隶平原决战的第二期侵略计划,其主要内容大体是:
1.重新调整、扩充第一、二两军的编制。经过扩充、调整的两军编制为:第一军由第一师团、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临时第七师团、临时攻城厂、第一、三野战电信队组成;第二军由近卫师团、第二师团、第四师团、第六师团、第一至十六机关炮队、临时攻城厂、独立第二、四野战电信队组成。
2.第二军由洋河口登陆,登陆后全力略取山海关,以形成直隶作战的根据地,并掩护第一军在渤海湾头登陆。然后以第一军为左翼,第二军为右翼西进,在直隶平原境内寻求与清军主力决战。
3.在第一、二两军入关作战前,由第一军出兵攻占奉天、辽阳。迨两军入关后,由第五师团及近卫师团分别担任奉天以南及山海关地区的守备之责。
4.由四月上旬开始,将出征部队分六次运送到预定出发地点,至六月下旬完成全军的输送。
根据大本营制定的上述作战计划,日军从三月开始积极着手进行出征的准备。三月三十日,中日双方和谈代表在马关签订停战协定后,日本政府鉴于清政府已遣使议和,"时局或将一转"。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得讨价还价的筹码,日军不仅未停止其军事行动,反而加紧了军事调动。四月十三日,其"征清大总督府。由宇品出发,经威海卫,于十八日到达旅顺口。至四月十七日止,其在国内的部队除近卫师团、第四师团已运至大连湾登陆外,其余如临时第七师团等各部,也悉数在宇品、东京等地集结待发,在辽南各部也先后向预定出发地点集中,积极准备向中国发动一场新的大规模的冒险进攻。
日本大本营制定的军事进攻计划--直隶平原作战方案,完全是孤注一掷的新的军事冒险。尽管日军在东北发动辽河下游战役,侵占了牛庄、营口、田庄台和南进攻陷了澎湖列岛,但这已经是强弩之末。日本侵略者虽然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色厉内茬。八个月来的侵略战争,日本在军事上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人力不足的岛国,经过几个月的战争消耗,已经是精疲力尽。其人力、物力、财力已不允许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关于这一点就连发动这次战争的罪魁之一,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也直认不讳。他说日本"国内海陆军备殆己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间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因已皆告疲劳缺乏"。实际上已无力再战。
在清政府方面,自开战以来,陆海两军,连战连败,北洋海军覆灭于威海,湘军失败于辽河下游。士气沮丧,人心瓦解。主和派乘机活动,借口"宗社为重,边檄为轻",鼓动西太后尽早投降。此时,主战派也完全丧失了抵抗信心。一八九五年二月十日,光绪皇布召见军机大臣翁同龢等人,"问诸臣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十二日,西太后再次召见军机大臣议事,决定按日本政府的暗示,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次日,正式下渝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尤其在战争中一贯支持日本的美国政府也看到,战争再继续打下去对日本政府显然不利。他们认为帮助日本压迫清政府投降,以便乘火打劫,从中渔利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美国政府首先出面斡旋,以"调停"名义,帮助日本政府在谈判桌上取得它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侵略权益。
三月四日,清政府颁给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国所派全权大巨会同商议,便宜行事,定立和约条款,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的敕书。十四日,李鸿章等一行自天津乘船赴日,十九日到达日本马关。李鸿章赴日谈判所乘的“公义”号轮船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fce8f4cb10db69b.jpg
李鸿章一行抵达马关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bb59c29b5ce0339.jpg
李鸿章一行下榻的接引寺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5772b740042cd57.jpg
二十日与日本政府议和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春帆楼开始议和谈判。首先谈判停战问题,日本政府代表气焰嚣张,蛮横已极。伊藤博文等摆出一副胜利者的架式,对李鸿章进行威胁恫吓。竞无理地要求派兵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及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才能停战。李鸿章要求改议,伊藤坚拒不允。春帆楼外景及门口的卫兵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26453150d414047.jpg
二十四日,李鸿章由谈判地点返回行馆途中,突被日本暴徒小山丰太郎开枪狙击,伤势甚重。事件发生后,世界舆论大哗。日本政府害怕帝国主义列强借机出面干涉,被迫放弃无理要求,同意停战。并于三十日订立停战协定六款。接着商议谈判程序问题。四月一日,日本代表将日本政府提出的媾和条约底稿十一款,送交中国代表。条款中要求中国割让"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所属诸岛屿、澎湖列岛;赔偿军费三万万两;增开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国开设工厂等一系列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略要求。并限四日内议覆。四月五日,李沼章以"说帖"答复日本政府,对于割地、军费、通商等苛刻要求进行哀辨。次日,日方照会李鸿章要求对条款"可否之处,即请明覆",以免迁延时日,引起他国干涉。在此期间,伊藤博文再次向李鸿章、李经方父子施以恫吓。要他们"深切考虑现在两国之间的形势,即日本为战胜者,中国为战败者之事实"。并威吓说:"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只搭载增派之大军,轴轳相接,陆续开往战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如再进一步言之,谈判一旦破裂,中国全权大臣离开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恐亦不能保证。"
四月十日,伊藤博文将条款内的赔偿军费要求略加削减,再次威胁李鸿章"请三日内回信。两言而决,能准与不能准而已。……倘不准,定即添兵。广岛现泊运船六十余只,可统兵数万,小松亲王专候此信,即日启行。"十一日,伊藤再函李鸿章,声明日本提出之条款为最后条款,不能再改。"中国对之,只有诺否二字",并限于四日内答覆。李鸿章经伊藤之催逼,乃于当日电总理衙门,请旨定夺。十四日,总理衙门回电李鸿章,再与日议商,"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竞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十五日,李鸿章本总理衙门之意与伊藤博文等举行最后一次谈判。当谈判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要求在条约批准互换后一个月内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展限至两月。并云:"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回答说:"尚未下咽,饥甚"一席活,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贪婪本性。
四月十七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李经方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一、清政府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第一款);
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予日本(第二款);
三,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亿两,分八次在七年内交清(第四款);
四、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可派领事官驻扎各口,日本轮船可驶入上述各口搭客运货(第六款);
五、"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在中国制造的货物,与进口货物一样,免征一切杂捐,并享受在内地设栈寄存的优待(第六款)。
同时还签订了关于签约手续,威海卫驻兵及停战延期的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停战展期专条二款。
《马关条约》全文影印件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5905e732bdd40dd.jpg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的签名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89eea75d7044568.jpg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这个条约不论被割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款之巨,都开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的记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卖国条约。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副沉重枷锁,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全国激起了轩然大波,图为清政府官员反对《马关条约》的奏疏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3cfccaaa44c571b.jpg三、台湾民主国的成立

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决心把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卖国行径,激起了全国,尤其是台湾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噩耗传出,台湾人民"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四月二十日,台北市民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归抗战之用。台湾人民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亡",决心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合"。台湾各阶层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为了保卫世世代代辛勤耕种的田园,为了不作日本的亡国奴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
清政府割让台湾不仅激起了台湾广大群众的极大愤慨,也震动了台湾的官僚士绅。在《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台湾士绅就通过台湾巡抚唐景崧,以台湾绅民名义,多次致电清政府,反对割台。表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 "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固亦无负列圣深仁厚泽,……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抉臣(唐景崧)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但是,反动腐朽的清政府决心卖国求荣,对各阶层群众的正义要求,根本无动于哀。并电唐景崧说:"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在清政府看来,台湾终久须拱手让人,割去一个台湾省,无足轻重,却可以使京师高枕无忧,何乐而不为?因此,在电报中通知唐景崧说:"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并下令"署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官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在此之前,清政府派伍廷芳、联芳为换约大臣,于五月八日在烟台与日方代表伊东美久治,交换了条约批准书。十八日,派李经方为割台专使,前往台湾与日本派出大臣商办交割台湾事宜。
清政府割台专使李经方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701ac9968b89041.jpg
李经方登上基隆外海的日舰,与日方办理割台事宜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75e163d54076da8.jpg
李经方与桦山资纪交接台湾文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f2b95e792e7ec6f.jpg这时,日本政府己任命原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并于五月二十四日从宇品乘船出发,二十七日与从大连直航南下的近卫师团在琉球中城湾会合后,杀奔台湾而来。
至此,清政府屈辱卖国的面目暴露无遗,日本决意用武力征服台湾的野心也非常明显了。台湾人民再也没有任何幻想,只有独立自救,以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时,台湾爱国士绅丘逢甲,一方面提出如日军来攻,只有"人自为战,家自为守"的口号;另方面又提出台湾独立的主张。
五月二十三日,台湾士绅们以全体居民的名义,发布了《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指出:"日本欺凌中国,要求割让我国土台湾。台民向朝廷几经请愿,终归无效。倭奴不日来攻,我已知悉。我若甘心屈从,则我之土地、我之家乡尽归夷狄所有。我若不甘屈从,但因我无防卫,故难以长期持续。我几经与列强谈判,都约以援助,并主张台民首先独立。故我台民与其为敌所驱使,不如决一死战。今会议决定,以台湾岛为民主国,一切国务均由公民所公选之官吏办理……"。二十五日,台湾民主国宣布正式成立。推选唐景崧为总统,以台湾巡抚署为总统府。台湾民主国号"永清",以蓝地黄虎图案为国旗。在台北设议院,井制定了临时宪法草案。
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d25a07d7e0208d8.jpg
台湾民主国的国旗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4ef8e9bb53c418e.jpg
台湾民主国成立的原动力是台湾的官僚地主、土绅、富豪及其知识分子。其中虽不乏爱国人士,但大部分人的出发点,是害怕日军的入侵会危害他们的财产和地位,因此,他们的保台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唐景崧是在台湾士绅的拥戴下参加台湾民主国的,并非出于自愿。正如他给清政府的报告中所说;"惟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合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当相机自处"。这说明,他一开始就没有抗日决心,在他领导下的台湾民主国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在台湾民主国成立前后,官僚士绅们曾向帝国主义列强发出呼吁,希望得到它们承认。如果承认台湾独立,并共同给予援助,台湾民主国则承认列强有租借台湾矿山和土地的权利。他们企图以出让台湾利权,换取列强的共同保护以抵制日本的占领。但是,士绅们的幻想落空了,台湾民主因的成立,既没有实现他们所期待的列强干涉;更没有得到列强的保护和援助。尽管英、美、俄、法、德等其他帝国主义与日本在争夺中国方面存在着矛盾,并对台湾早已垂涎三尺,但此时他们却无意干涉日本占领台湾。这是因为:第一,它们不愿因台湾问题,不愿为一个朝不保夕的小小台湾民主因而开罪于日本,引起同日本关系恶化,以打破它们之间的"均势";第二,这时各帝国主义正集中力量争夺对清政府的贷款、筑路、开矿等侵略利益,并准备瓜分中国,占领中国其他领土"以作补偿"。
台湾士绅们成立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还希翼清政府能给予支持。但早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吓破胆的清政府,深怕阻挠割台会给予日本再战的借口,使得本身崩溃,所以对台湾民主共和国不仅采取十分冷淡的态度,卖国贼李鸿章还担心台湾人民的反抗,会再度引起中日间纠纷,竞丧心病狂地致电伊藤博文,说什么"台湾主权,业经交与日本。日本自应派遣水陆各军,以资弹压,保持平安。怂恿日本早日出兵占领台湾。这时,日本政府也感到,如果不早日实现军事占领,台湾民主国一旦得到列强的承认,就会在外交上带来麻烦,甚至在军事上造成困难。于是便积极组织兵力,开始了对台湾的武装侵略。四、台湾民主国的抗战与败亡
台湾是一岛屿,孤悬海外,一旦遭到外来侵略,封锁港口,截断航运,就将坐以待毙。因此,一八八五年台湾建省后,清政府在台湾先后创办了军火工厂、火药局、水雷营等,并利用淡水出产的琉璜等原料,制造火药,供台湾使用。并修筑了台北至基隆和台北至新竹的铁路,建公路,通航运,办电报、邮政等设施。台湾的兵力,在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任职时,有淮军四十余营。后来被继任者邵友濂裁减了大半。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以台湾为东南沿海重地,但因孤悬海外,必须加强防御力量,曾饬令邵友濂预先筹备。接着,又遣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和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带兵入台,协助筹办台湾防务。并命令太仆寺卿林维源办理台湾团防事务。七月,刘永福率广勇二营到台北,并在台北增募六营,共八营,仍称"黑旗军"。不久,杨歧珍也率所部十营到台湾。林维源也招募练勇两营。唐景崧继任台抚后,派自己的同乡、副将黄仁德携银至广东招募散兵游勇,于一八九五年初到台。清政府割台时,"全台之兵,土客新旧为数三百数十营,每营三百六十人",按编制共约十万人。实际上,由于清朝军事政治制度的腐败,空额很多。每营实际兵数与编制名额相差很大。特别是清政府饬令在台官员内渡后,杨歧珍等许多将领先后率军内渡,台湾驻军人数下降。同时,这些军队绝大部分是临时招募而来,未经训练,不谙战阵,纪律散漫,装备窳旧,实少劲旅。
唐景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后,开始对台湾的防务进行了更新部署。在兵力部署方面,唐景崧自率一部分兵力驻台北,总揽全台军政大权;邱逢甲指挥部分兵力在台北附近巡守,护卫台北;
邱逢甲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a580947c1411611.jpg
提督张兆连率军七营驻守基隆,由通判孙道义协防;淡水驻兵七营,由总兵陈永隆(驻沪尾)、总兵廖德胜、副将余致廷分守;狮球岭驻兵六营,由候补知县胡连胜驻守;棰园由提督余得胜带兵驻守;新竹驻兵四营,由义军首领吴汤兴驻守;台中驻兵四营,由候补道杨汝翼和道员林朝栋驻守;台南驻兵四营,由刘永福防守;澳底驻兵六营,由曾喜照驻守;台东驻兵二营,由副将袁锡中驻守;东港由吴光忠率兵驻守。另设"团练"、"筹防"二局,以协助全台的防务。实际上,这种防御部署已埋下失败的隐患:第一,分兵把口,不能集中使用兵力;第二,台北是台防根本重地,本应派能将强兵防守。林朝栋所部十营,中法战争时守台湾,勇敢善战,曾大败法军;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卓著战功,名震遐迩。但是这两名战将却受到唐景崧的猜忌,把他们调离台北。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唐景崧却自率用二十万两银子招募而来,未经训练和战阵的广勇驻守台北。这部队伍实际上是一伙漫无纪律,缺乏战斗力的乌合之众,结果贻误大事。
甲午战争时期的台北城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67c75f40b512289.jpg在饷银器械方面,除藩库存银四十余万两外,又由南洋大臣张之洞奏拨一百万两,以资接济;士绅林维源捐助一百万两;向民间借了二十万两;富商巨室也捐助一部分。库存炮药土药有四万多磅,各炮台储存一定火药。枪弹储存更多,毛瑟枪弹有二百八十多万发。此外,还同外商订购了不少枪炮弹药。除了正规军队外,台湾各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纷纷组织义军以抗击日军的入侵。他们自备饷械,踊跃参加战斗。在台湾一时形成了高昂的抗战气氛。
五月下旬,日军侵台部队搭乘大批运船,在军舰护卫下,由琉球中城湾出发,分两路扑向台湾。侵台日军的最高指挥机关为"台湾总督府"。作战部队为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辖的近卫师团和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海军舰队。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8ddb418b6d2f1c4.jpg
五月二十八日,日本军舰、运船二十九艘驶抵台北海口,分别停泊在基隆口外。沿八里岔、大姑坎直到淡水,凡是能够登陆的地点,都停泊着满载士兵的日本船只。经过侦察,日军探知基隆兵力雄厚,士气高昂,港湾险要,防守严密,登陆困难。淡水港口水浅,巨舰不易靠岸,清军戒备森严,也不易攻取。只有台湾东北部的三貂角澳底,水深浪平,地势开阔,清军防备空虚。日军决定避实捣虚,由这里登陆。此时,唐景崧等却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进军路线。以为日军必从基隆、淡水登陆,把主力集在达一带,忽视了被他们视为荒僻之地的三貂角澳底,给敌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五月二十九日,日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用一小部军舰佯攻金包里,以迷惑中国军队,而由旗舰松岛导航的日军三艘运输船和十余艘汽艇,载着步兵第一旅团长川村景明指挥的步工兵各一个中队的登陆部队驶入三貂角海面。午后二时四十分,先头部队六十人出虎仔山附近的核仔庄砂坡登岸。由于该地无重兵防守,日军登陆极为顺利。日军登陆后在盐寮架起简桥,大队遂转由盐寮上陆。当晚,日军先头部队越土岭到达顶双溪。次日,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部队主力由澳底登陆,以两个大队的兵力由顶双溪向三貂岭推进。
日军澳底登陆纪念碑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c730fcfce53308d.jpg
在台湾登陆的日军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83b9a2c13e48cac.jpg
澳底原来由福建水师提督扬歧珍率队驻守,杨内渡后,该地仅由曾喜照率领二营土勇防卫。这些土勇大都是新招募入伍的,"成军甫三日,遇敌不战溃",以致日军得以轻而易举地踏上台湾领土。
三貂岭是台北第一高山,"过岭,分大小两道:大道通瑞芳,达基隆;小道则通吴朱珵、暖暖街,达八堵,已绕及狮球岭后"。对于三貂岭这一军事交通要地,本应派重兵驻守,但该地只驻有一营防军,兵力悬殊,很快被日军打败。唐景崧闻备忙派吴国华率广勇七百人往援,吴国华只派四百人前往。三十一日,吴国华率队行至小楚坑,与日军侦察队相遇,双方开枪互击,毙敌三人,日军侦察队败逃。接着,中国军队埋伏在金山顶上和瑞芳矿工住宅区内,进行伏击。又毙日军数人。但因众寡悬殊,无法遏止大队敌军。后来,唐景崧又派胡连胜、陈国柱、包干臣等增援。由于将领不和,意见分歧,被日军打败。
接着,日军以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一、第三、第二等三个中队进攻瑞芳。六月二日上午八时,第一中队行至瑞芳西面土山附近时,受到广东守备刘燕率领的炮兵阻击。中国军队以五门格林炮猛轰日军。日军第一中队包围了仅三十多人中国炮队,因敌众我寡,中国军队伤亡十二人。这时,日军第三、第二两中队趁机向瑞芳发动攻击。守军顽强抵抗,他们以兵营的围墙或居民房屋为掩护,抗击日军的进攻,抵抗极为激烈,枪声几乎联成一片"连日方也不得不承认:"我方死伤较多,由此可知敌的顽强"。但终因兵力、武器不济,瑞芳被日军占领。
瑞芳失守后,中国军队集结于基隆。基隆原有杨西园十二营兵力驻守,五月二十八日杨内渡后,由铭军提督张兆连率四营接防,通判张道义率二营辅之。加上从瑞芳退下来的败军,共同防守。六月三日,日军集中所有登陆部队,扑向基隆。另由近卫师团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率一部兵力,出海上进攻,以重炮轰击基隆炮台。陆上战斗从上午十时五十分开始,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守军因兵力薄弱,且战且退。下午,日军冲入基隆港,守军被迫退往狮球岭拒守,用炮火阻击敌军的追击,日军也发炮还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达时雷雨大作,日军因后方运输困难,所带粮食不足,加以沿途居民稀少,无处抢掠,感到"如今天不占基隆,征用基隆的粮食,给养的途径已绝,三军貔貅只有处于饥饿、疲惫之地,别无他途",因此,拼死追击,守军伤亡很大。狮球岭原由候补知县胡连胜率六营拒守。日军进攻时,胡恃险抵御,但守军中台勇、广勇间积怨甚深,互相猜忌,竞至开枪互击,阵地大乱。午后六时,日军攻占狮球岭。基隆失陷,台北危急。日军在基隆街头展示战利品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b9d16f74db50769.jpg
基隆失陷后,基隆同知方祖荫曾到台北请唐景崧率兵驻扎八堵,作死守计。唐不允,只派黄义德率护卫营前往防御。六月四日,李文魁率台勇入台北,迫唐率队出战,被唐拒绝。当天,唐景崧巡抚印从后门逃往淡水。在淡水电令邱逢甲、林朝栋、杨汝翼等速带兵赴援。而他自己却于六日出淡水带着亲兵,偷乘德国船返回大陆。
唐景崧逃走后,人心惶惶,台北溃兵,四出抢掠,藩库存银被抢劫一空。仓库失火,火药爆炸,秩序大乱。六日午夜,日军兵临台北城下,开始攻城。一些爱国军民曾奋勇抵抗,但因无人指挥,无法打退日军的进攻。六月七日午后六时,日军终于攻陷台北。
台湾北门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3336339221bfee5.jpg
台北失守后,丘逢甲率部驻南坎庄,闻台北陷,弃军经台中退回广州。七日,林朝栋发兵赴台北救援,行至新竹,闻台北已失,唐已逃归大陆,也撤兵回彰化,不久也退往大陆。杨汝翼拔队至大甲溪,闻警也卷饷银逃往福州。
六月六日,日本任命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由基隆登陆。十四日,率文武官员进入台北。十七日,设台湾总督府于台北,并举行所谓"台湾始政典礼"。至此,台湾民主国宣告败亡,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开始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台湾总督桦山资纪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21e8b618c769d72.jpg
台湾总督府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5b5305b4a794564.jpg庶政典礼前,桦山资纪与全体将领留影纪念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59ce9f9e7662caf.jpg
   由台湾士绅发起成立的台湾民主国虽然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失败了,但它是起了积极作用的。首先,台湾民主国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时,最先出现在日本侵略者面前的第一个有组织有影响的直接对立物。它在集结抗日力量,推动抗日斗争方面起了某些推动作用;其次,台湾民主园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过程中的一种民族斗争形式,台湾民主国的组织者们在主观上不是为了脱离中国而自立为国,而是为了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无天可吁,无主可依"的形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斗争形式。正如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布告所说,台湾虽自立为民主国,"仍应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由此可见,台湾民主国是台湾爱国土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为了反对割台,反对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求得保全祖国领土完整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它既未能使台湾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还把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引入歧途。特别是台湾民主国的领导者们,幻想用台湾主权换取其他帝国主义保台的作法,更是错误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五、新竹争夺战

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共和国败亡了,但台湾军民武装反割台的战斗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台北失陷和唐景崧、邱逢甲、林朝栋等官僚士绅的潜避,激起了台湾广大爱国军民的悲拥和愤慨。这时的形势是台北陷敌,台中空虚,台南势孤,局势十分严重。但是,富有反抗侵略和爱国精神的台湾人民,不惧强敌,不畏艰险,决心与入侵的敌人血战到底,悍卫祖国的土地不受侵犯。他们拿起武器,推举着名的爱国将领刘永福为首领,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极其悲壮的武装反抗斗争。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原籍钦州,早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失败后,藏身于黔桂间,后招集余部进入中越边境开荒屯垦,称"黑旗军"。曾帮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扬中外,被越南国王授三宣提督之职。中法战争爆发后,刘永福经唐景崧引荐,归附清朝,在抗法战争中,率黑旗军屡败法军,战功卓著。战后,被调回国内,以南澳镇总兵驻军南澳岛。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调刘永福率所部黑旗军,协守台湾。六月二日,当清朝割台专使李经方与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订立交接台湾文据,日军入侵基隆,进逼台北时,刘永福在台南草拟了一份《盟约书》,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永福为倡同人而立大誓,如有公忠体国,即来歃血联盟,其苦势必同尝,生死有所不计"。
刘永福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d59f282c9ddc077.jpg
刘永福的号召得到了各阶层群众的热烈响应。唐景崧内渡后,六月二十八日,台南地方绅民举行会议,推举刘永福继任总统之职,刘不受,表示仍称帮办,入府城领导抗日。任郎中陈鸣锵为筹防局长,以知州刘成良统福军守旗后炮台,提督陈罗统翊安军及黄金龙军防备四草湖海口,台湾镇标中军游击李英统镇海军合柏正才、吴锦州军备白沙墩海口,周明标、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海口,都司柯壬贵统吉林炮队,合郑超英、周得启、孟宪盈各军防安平海口,是为台南海口之防。以副将袁锡中统镇海后军防后山卑南诸路,参将吴世添统练军驻台湾府城,是为台南内地之防。其勇营则总兵谭少宗之福字前军,总兵李惟义之新楚军,总兵杨泗洪之镇海中军,副将吴光忠之忠字防军,都司邱启标之台南防军,守备王德标之福字七星旗队,知县忠满之忠靖营,知县刘光明之福字左右军,其义民军则有兵部主事许南英之台南团练营,吴汤兴之新竹义军,林得谦之十八堡义军,生员李清泉、谢鹏翀之五段团练。此外各乡均办保甲,沿海亦练渔团,助守望。刘永福以军事帮办名义颁发布认激励全台军民共守危疆,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
这时的台湾抗日队伍大体上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以吴汤兴、徐骧等为首的台湾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团;刘永福统率的黑旗军;台湾知府黎景嵩等组织的新楚军和爱国土绅募集的乡勇。这几部分抗日武装由刘众福统一领导和指挥。这些抗日义军团结一致,协同抗敌,坚持了四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为期四个多月的台湾义军抗日斗争,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从六月初台北失守到八月初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战斗是围绕争夺新竹而展开的。
一、新竹沦陷
日军在占领台北和对台北附近的城乡进行惨无人道的扫荡后,即水陆并进,向南侵犯。
在水路,六月二十五日傍晚,日本派军舰两艘驶到安平,傍英、德兵舰停泊,伺机进犯。刘永福督炮台发炮轰击,日军落水死伤十余人,两舰狼狈逃窜。由于台南各港口防守严密,日军虽多次窥伺,均末得逞。因此,这一阶段的战事主要在陆路进行。
在陆路,日军派出第二联队的第四中队先后到大萪嵌、中枥、大湖口、新竹等地进行侦察,企图南犯。这时,台中防务十分空虚,几乎没有任何有组织的正规军队,但是,当地人民群众在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抗日爱国英雄的领导下,组织起许多支斗志顽强,英勇善战的抗日义军队伍。这些抗日义军联合尚未撤退的林朝栋的一部队伍和台湾知府黎景嵩于六月间集合散兵游勇而成的新楚军,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共推吴汤兴为首领,祭旗誓师,难备抗击敌人。
六月十四日上午,日军第二联队第四中队到大湖口一带进行侦察活动。大湖口是义军的前哨据点,十分重要,为日军南攻新竹的必经之地。时吴汤兴率义军驻扎新竹一带,闻日军来犯,即亲率义军出发迎敌。两军相遇,激战时余,"日军稍却"。当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主动协助义军歼敌。据日方记载"士兵(按指义军--引者)到处蜂起,全对我表示敌意',"铁路电线到处被破坏切断"。迫使日军侦察队不得不"决定断然离开此地,走上归途"。
日军根据侦察结果,感到必须迅速占领新竹。六月十九日,派步兵第二联队及骑兵一小队、野战炮兵一中队(四门炮)、机关炮第四队(四门炮)、卫生队半队,在步兵大佐坂井重季率领下,由台北到达中枥。二十一日又由中坜向大湖口进犯。吴汤兴闻讯,主动出大湖口出击,在杨梅镇与日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徐骧的民团军和邱国霖、陈起亮的义军也赶来助战,三路夹击日军。抗日义军怀着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民族义愤,作战十分勇敢。又加抗日义军大多来自山区农民,通射击术,射击准确,日军伤亡颇重。但日军依仗人多势众和武器精良,拚死进攻。义军炮火不济,被迫后撤。上午十一时许,日军进逼大湖口。义军退守大湖口兵营,以军营的围墙作掩护,奋力抵抗,勇敢不屈,同日军鏖战数时之久。最后,围墙被日军炮火轰毁,义军不敢恋战,被迫出大湖口撤退,日军遂占大湖口。
二十二日,日军自大湖口向新竹进犯,沿途不断遭到义军的伏击。敌人即以小队的兵力分头搜掠,主力部队则直扑新竹。上午九时,日军占领了新竹县城东侧高地,将两门机关炮架在高地上,隔河向对岸轰击。在炮兵掩护下,日军步兵分两路突进,一路进攻兵营;一路攻打新竹车站。义军因兵力不足,边战边退。十一时四十分,日军攻至城下。守城义军和群众据城抗击,奋勇力战。日军工兵架木梯越城墙而入,新竹城遂陷。
新竹被日军攻陷后,义军转移至新竹附近地区继续抵抗,不断地袭击敌人的小部队,骚扰敌军。二十四日上午,日军一个骑兵小队由新竹返台北,行至新竹车站,埋伏的义军突然从附近树林中跃出,将敌军包围,立即将领队的曹长和一名士兵击毙,其余狼狈逃窜。二十五日晨,日军为报复这次袭击,派大队兵力来犯,义军奋勇抵抗。吴汤兴乘机率义军四百余人抄袭敌军后路,反攻新竹城。双方在城郊展开激战,最后不分胜负,各自罢兵。
二、反攻新竹
新竹为台中门户,战略地位重要。日军占领新竹,直接威胁台中、台南。为了解除敌人的威胁,抗日义军在退出新竹后便积极筹划反攻,夺回新竹。经过与日军的几次接仗,义军看到了敌人的武器精良,不集中优势兵力不足以取胜,便决计集中兵力进行反攻。吴汤兴、姜绍祖等一面积极筹饷集械,重整义军队伍;一面联合守卫台中的杨载云新楚军,协同作战。
七月九日夜,义军开始反攻新竹。守新竹的日军有二千人,抗日义军集中了五倍于敌的兵力分两路进行反攻。吴汤兴、杨载云率一部分兵力从正面进攻;徐骧、姜绍祖则率领另一部分队伍从侧面和后面攻击。由于事前走露了消息,日军有了防备。七月十日,吴、杨二部从新竹东南方进行夹攻,日军败退。义军乘胜占领了十八尖山,并发炮向城内日军阵地轰击。日军拚命死守,并以步兵、炮兵各两个中队的兵力实行反扑。义军诱敌进入附近树林,分兵夹击,日军大败溃退。姜绍祖率领义军绕过十八尖山东侧至新竹,正拟夺城,敌大兵骤至,将义军冲散为两队。姜绍祖率一队退入枕头山顶的竹围内,发炮轰击十八尖山以支援友军,被日军发现包围。义军奋战不屈,与敌展开肉搏。义军战死二十多人,绍祖也不幸被捕,不久逃脱。这一天的激战,义军反攻新竹虽末成功,但杀伤了大量日军。日军耗枪弹一万三千七百余发,可见战斗之激烈。
七月十八日,姜绍祖再率义军二百余人,猛攻新竹城东门;徐骧也率部分民团攻击日军背后,以支援姜部进攻。两支队伍互相配合,与日军又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政众,最后撤退,反攻又告失败。不久,姜绍祖在一次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同部下七十余名被俘殉国。
日军占领新竹后,在中枥镇设置兵站。中枥人民为配合义军的抗战,曾多次组织队伍袭击日军兵站。日军为巩固对新竹的占领,从台北派兵增援,企图扫荡新竹附近的义军和群众的反抗斗争。 六月二十八日,日军派一个步兵大队进犯中枥与杨梅之间的安平镇,义军胡嘉猷、黄盛娘率部下二、三百人迎敌。义军以民房为据点,在房屋四周墙壁上遍凿枪眼,射杀敌人。战斗持续四、五个小时,终于打退日军的进攻。七月一日,日军又增派一个中队再犯安平镇。胡嘉猷率部占据一栋大厝内抗击敌人。日军无法接近,便用大炮轰击,连续发射炮弹五十多发,仍未能将院墙轰毁。日军又改用工兵进行爆破。当日本工兵接近围墙时,被义军射杀,死伤多人。最后以伤亡二十多名士兵的代价才勉强把院墙炸开一个缺口。当日军蜂涌出缺口向墙内突进时,义军义用密集的子弹猛烈地将日军击退。日军恼羞成怒,架起大炮,对这所大厝狂轰滥炸四十多分钟,但仍未能得逞。最后仍下尸体惨败退去。这一天日军为攻占这座大厝,死伤百余人,消耗了大量弹药,结果只缴获义军步枪一支。
为报复安平镇的惨败,日军在探听到胡嘉猷已率部转移到龙潭的消息后,出动了刚从基隆登陆的近卫师团第二旅团前来扫荡。七月十四日,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亲自率领由步兵一大队、炮兵一中队、骑兵一小队和工兵一中队组成的一支讨伐队杀奔龙潭庄而来。该庄仅有胡嘉猷率领的少数义军驻守,日军先用大炮轰击,继之以步兵冲锋。义军寡不敌众,被迫败退,胡嘉猷也不幸战死。
七月十二日,日军第二旅团第一联队第一中队宿营于二甲九庄,驻守该地的义军首领李家充、关连智等探知后,率五百多义军进行夜袭,将日军包围。日军数次组织突围,都被义军击退,死伤累累。天亮时,刚在莺歌地方打败日军的林九许率领的义军,也赶末合击日军。围攻战一直持续到十四日夜,打死打伤许多敌军。最后,山根支队赶来解围,这个中队的残余日军才侥幸逃脱。
三、三角涌歼敌与反扫荡斗争
七月十一日,一支由二十五人和六艘运船组成的日军水路运粮队从台北出发,十二日到达三角涌。三角涌为台北一个村庄,当地群众"人皆蓄火器,善战斗,距台北省城百余里,直接海滨,小篝丛深,径路险曲。……台民避难者多往归焉。有众万余人,火枪数千杆"。当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纷纷参加义军抗击日军的入侵。十三日晨,日军运粮队从三角涌出发,行不久,就遭到五、六百名义军的袭击。义军夹河两岸用交叉火力扫射敌船。战斗一开始,运粮队的头目樱井曹长即被击毙。日军见寡不敌众,便企图在江桥军曹率领下拼死突围。抗日义军决心消灭入侵者,不断用仇恨的子弹射杀敌人,并展开了肉搏战。接连杀死十余名侵略军。江桥军曹和另外两名士兵,知道难逃中国人民的惩罚,只好剖腹自杀。最后这支二十五人的运粮队除三人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
七月十五日,由山本小队长率领的一支二十一人的骑兵队,前往三角涌进行侦察。行至三角涌附近的盘杭头对,见当地的农民正在田地里耕种,没有什么可疑情况,便向农民问路。可是,当日军侦察队走进农民所指给的狭路,正在徘徊踌躇,进退维谷之时,"忽然枪声四起,响彻山中,眼看假装着农民的人们,三三五五,不知从何而来,拿起预先藏好的步枪,四面齐向我军(指日本骑兵侦察队--引者)乱射。……刚才在浓雾淡烟中杳然含笑的山河,现在变成充满杀气,四面草木皆成敌人了。"日军招架不住,企图躲进民宅避弹,但立即受到埋伏在房顶上的农民的射击。日军被迫后退,在后退途中,"其间凡是树林桥荫,田里园里,都有人埋伏向我狙击,不知有多少处"。日军退到盘杭头附近,"举目一看,却是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似乎老幼妇女都要当兵和我对抗"。最后,这支二十一人的骑兵侦察队,除三骑逃脱外,余者全被义军和群众击毙。
台北、新竹地区义军和群众的抗日斗争,打得日军胆战心惊,精疲力尽,坐卧不宁。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对台北、新竹的占领,拟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扫荡"计划,决心用最残暴的手段,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七月二十二日,日本近卫师团纠集了三个支队的兵力,马、步、炮兵一齐出动,在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指挥下,四面包抄了三角涌,妄图一举消灭那里的抗日力量。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当地义军和群众在敌人进攻必经的道路上,挖掘陷井以陷日军马匹,然后趁敌人混乱之际,发起攻击。三角涌一带军民采用各种办法打击敌人,同日军进行了两天的激战。最后因后援不济,寡不敌众而失败。三角涌沦陷敌手,义军数百人壮烈牺牲。日军攻陷三角涌后,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数以千计的民房被烧毁。
七月二十四日,日军内藤支队进攻福德庄一带,受到江国祥率领的抗日义军的伏击。事后,日军野蛮地屠杀了当地居民四百余人,烧毁民房千余栋。二十二日在板桥镇,二十三口在土城庄,敌人以同样的残暴手段大肆烧杀,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日军鉴于南侵计划迟迟未能进展,便于七月二十九日出动近卫师团主力南犯。首先派出两个联队为先锋,沿铁路两侧南下,当天到达桃园。次日进占中枥镇。日军沿途烧杀抢掠,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无比痛恨,纷纷起来打击侵略者。八月一日,入侵十一份庄、山合水庄的敌先遣队,都遭到义军的攻击,伤亡惨重。二日,敌先遗队进攻新埔庄,当地徐姓居民,组织起来,据民房联合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敌人纵火围攻,义民始退。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竞残杀当地徐性居民二百六十余人以泄愤。在义军对台北城的不断进攻,日军在台北城墙上设防
自六月初,日军入侵台湾以来,在将近两个月中,台湾爱国军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或是同敌人进行大规模的面对面的拼杀;或是埋伏袭击敌人的小股部队或后勤辎重;或是破坏铁路、电线,采取各种方式打击侵略者。日军不论到什么地方,总是遭到不断地打击,以致不得不哀叹:"举凡新竹台北间一带土地,若说它山河草木全是土匪也末为不可"。"原来以为台湾不过手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众即可一举歼灭。而结果证明,轻信这种论断是错误的。"在为期近二月的保卫台北、新竹战斗中,抗日义军同敌人先后进行大小二十余战,歼敌数百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推迟了日军占领台湾全岛的时间表。六、台中保卫战
从八月初到九月下旬台湾义军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第二阶段--保卫台中地区的战斗。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有尖笔山、苗栗、大甲溪、八卦山、彰化等地的争夺战。
一、尖笔山、苗栗之战
日军在巩固对台北、新竹地区的占领之后,决定继续南犯台中。日军侵犯台中,第一步就是夺取尖笔山。尖笔山位于苗栗镇北方,新竹失守后成为义军第一道防线的前哨据点。集结在这一抗日前哨地区的义军,有吴汤兴、徐骧、李惟义、傅德星、邱国霖、张兆麟、陈起亮、杨载云、黄景岳、陈登波等各部,总兵力约七千余人。日军在前线的兵力合计约一万人,并有海军在香山附近海面配合作战。
八月六日,日军出动两个支队扫荡活动在新竹和尖笔山之间的义军。其中山根信成少将指挥的支队于七日在水仙岭与陈登波所部义军发生遭遇战。经过激战,义军不支败退。另一支伊崎支队也在菅附坑附近与义军五、六百人展开激战。日军炮火猛烈,义军得不到增援,最后败退。日军清除了进攻尖笔山的阻碍。
八月八日黎明,日军分左右两翼向尖笔山前的枕头山和鸡卵面义军阵地发动进攻。防守枕头山的徐骧率领的义军五百余人奋起抗击。吴汤兴则率部迎起抗击。吴汤兴则率部迎击进攻鸡卵面之敌。由于义军兵力单薄及火器窳劣,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进攻下败退,日军遂占据了枕头山和鸡卵面。
八月九日,日军以三个联队的兵力在三艘军舰的配合下,向尖笔山和头份庄发起攻击。其中一个联队在凌晨五时进攻头份庄,扬载云率新楚军,李惟义率义军分头迎敌。日军炮火猛烈,李惟义部不支后退。杨载云率部奋勇抵御,大挫敌军。日军正面进攻不能得逞,便以卑鄙手段,收买汉奸为其引路,调兵抄袭杨载云军后路,切断杨部与其他义军的联系。杨部虽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双方兵力又相差悬殊,但仍顽强奋战,不稍退避。但终因众寡不敌和后援不继失败,新楚军将士大部战死疆场,杨载云也中弹牺牲。
进攻尖笔山的两个联队日军,在军舰的协助下,企图用猛烈的炮火打败义军,一举攻击尖笔山。守尖笔山的徐骧义军熟习当地地理环境,巧妙地躲避敌人炮火,抄袭日军后路,大量杀伤日军,并俘获致十人。但最后终因兵力和武器相差悬殊,被迫转移。这时,义军其他各部也相继失利。头份庄和尖笔山落入日军之手。
头份庄、尖笔山失陷后,义军领袖吴汤兴等退守苗栗布防,苗栗便成为义军北面的最大据点。出于义军多次战斗损失很重,知府黎景嵩便向刘永福请求派兵增援。刘永福遣部将吴彭年率黑旗军的屯兵营、旱雷营和七星队北上助战。黎景篙将吴彭年所部勇营与新楚军余部合并,以吴汤兴为统领,驻苗栗御敌。八月十三日,日军集中兵力进犯苗栗。先遣队分别从头份庄、中港出发,敌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率师团主力继进。上午八时,进攻的日军左翼队抵乱龟山。十时,敌前卫部队侵入后垅。这时,苗栗守军中的吴彭年部黑旗军未经战阵,缺乏作战经验。其他部义军因持续战斗,疲惫不堪,能作战的兵力不过三百余人。但爱国英雄吴彭年,不畏敌强我弱,率部扼守坎间山,与日军一个联队展开了激战两军互有伤亡。但义军人单损失较重,最后被迫退出苗栗,会合徐骧义军退守大甲溪扼敌。八月十四日苗栗沦陷。
二、大甲溪伏击战
日军既占苗栗,侵略野心愈益膨胀,便企图南下进攻彰化。欲攻彰化必须横渡大甲溪。大甲溪为台湾一大河流,成东西向,奔泻于苗栗、台中、彰化间,溪水重叠,乱石参差,周围竹林丛生,山谷险峻,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徐骧与吴彭年计议,决定用伏击的办法,消灭进犯的日军。
大甲溪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7e75ad4789c6a65.jpg
八月二十二日,日军派步、骑各一中队侵占大甲镇后,遂即结筏渡大甲溪。日军刚渡到南岸,埋伏在南岸的吴彭年部,以突然袭击的战术,向敌军猛烈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急忙向北岸回渡。待日军回渡到溪中间,隐藏在北岸竹林中的徐骧,率数十名义军突然杀出。日军腹背受敌,前后不能兼顾,纷纷落水,死伤惨重。余者大败而逃。这次伏击战,打得敌人丧魂落魄,消灭日军数十人,缴获枪械甚多,大大振奋了义军的士气。义军凯旋收队,途经海口,遇见敌军运粮船数艘,义军战士乘竹筏追及,奋勇跳上敌船,杀死押运的日军,俘获了敌船。
第二天,敌人集结主力,再度进犯。黑旗军汤人贵营由正面迎敌,袁锦清营与徐骧部义军分由左右包抄。战斗十分激烈。时新楚军统领李惟义守大营为后援。日军收买土匪,伪装义军,从后面袭击新楚军。李惟义骇惧,不战而逃。在前线作战的义军闻大营失陷,军心动摇,被迫后退。袁锦清率兵五十余人断后,扼守大甲溪阻击。敌军迫近,袁锦清率队冲锋杀敌,因众寡悬殊,全队壮烈殉国。日军乘势渡过大甲溪。
日军越过大甲溪后,以全力扑犯台中。义军统领陈尚志会同当地义民李邦华等近千人,在头家厝庄迎战。吴彭年得知后请彰化知县罗树勋派队增授。义军与日军激战了一昼夜,最后,力竭不支败退。台中遂陷。

荣誉叫做忠诚 发表于 2007-10-1 10:01:11

七、彰化争夺战

一、争夺八卦山
日军占领台中后,便倾全力南犯彰化。抗日义军在彰化城东八卦山与敌军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是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会战。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壮丽的一页。
八卦山位于彰化城东。山虽不高,却俯瞰全城,是彰化城外化城外的制高点和天然屏障。八卦山不守,彰化城亦难保全。防守彰化城附近的除了从各个战场聚集来的各路义军外,还有许多地方武装。在日军进攻前,义军积极部署防务,准备迎敌。各路义军的防守分工是:王德标率一营守中寮庄北;刘得胜率一营守中寮庄南;孔宪盈率一营守茄苳脚庄东北;徐骧、吴汤兴、汤人贵、罗树勋等率部守八卦山;李惟义率四个营守彰化城,策应各路义军。吴彭年率黑旗军守城北大肚溪南岸。义军各部总兵力共约三干六百余人。
八月二十七日夜,日军以近卫师团主力分二路向义军阵地进犯。右路由陆军少将川村率领,由步兵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第二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一个骑兵小队、工兵半小队及卫生队-部组成;左路由陆军少将山根率领,由步兵第三、四联队、炮兵一个大队、骑兵一小队和一个工兵中队组成;中路由北白川能久亲王亲自率领,由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骑兵一个大队和工兵一个大队及卫生队组成。
二十八日,日军开始对八卦山发起攻击。守卫八卦山的义军奋勇抵抗。炮火交织,十分激烈。徐骧率部组织反击,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在这之前的二十七日夜,日军左路队收买汉奸作向导,从大竹庄方面的山谷小路悄悄爬上八卦山,匍匐到山顶。二十八日义军发现时,敌军已布满山谷,并接近八卦山东侧高地。义军汤人贵、李士炳、沈福山等立即率所部分向这股日军,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这时,八封山上炮火连天,杀声震野,硝烟弥漫,烈火升腾。敌我双方为争夺八封山阵地,展开殊死决斗。死伤累累,尸体纵横。在激战中,义军首领汤人贵、李士炳、刘福山均壮烈殉国。不久,吴汤兴也中炮牺牲。只有徐骧率残部杀出重围。

吴汤兴字绍文,苗栗生员,祖籍广东。《马关条约》签订后,汤兴"闻廷议割台,辄愤激流涕"。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吴汤兴被丘逢甲引荐给唐景崧,得统领关防。于是,汤兴大会乡人,与生员邱国霖、吴镇洸等就地筹调,募勇数营,望北誓师,决心抗日。时徐骧、姜绍祖等已分别在苗栗、北埔等地组织抗日义军,吴汤兴驰书会之,共约抗日,奋勇杀敌。终于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而血洒疆场,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
吴汤兴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1f2802d1823ba19.jpg
八卦山失守,徐骧率残部突围时,吴彰年正率部在大肚溪南岸同日军右翼队激战,遥望八卦山失守,急忙率队会合徐骧残部回救八卦山。彭年身先士卒,率义军奋勇登上山头,与敌人白刃相搏,大创日军。义军也伤亡惨重。终因敌众我寡,吴彭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大部义军也战死沙场。只有徐骧率残卒二十多人突出重围,退往台南。八卦山失守。
吴彭年原浙江余姚人,流寓于广东顺德。后为刘永福幕客,文武兼备。新竹失守后,彭年慨然自愿率黑旗军赴授。转战于苗栗、大肚溪等地。当敌军南侵彰化时,有人主张弃城,吴力阻之。他说:"吾与台事毫无责守,区区寸心,实不忍以海疆重地拱手让敌"这一爱国英雄,终于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中,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日军占据八卦山阵地后,便在山上架起大炮,向彰化城猛烈轰击,城内大乱。日军收买的汉奸乘混乱中开西门放日军入城。城内老弱妇幼奔出西门避难,正与敌军相遇,尽被无辜杀戮。日军入城后,城内义军在坚持与敌人巷战半日后,全部殉难,守将李仕高、沈仲安、杨春发俱战死。彭化终被日军攻陷。
在保卫八卦山和彰化的战斗中,义军伤亡惨重,仅收埋尸体就达四百具。日军虽占领了彰化城,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二、反攻彰化
日军攻陷彰化后,立即派出步、骑兵各一个大队追击义军,并攻陷鹿港和云林。八月二十日,日军先头部队占大莆林,逼嘉义,但遭到了义军的迎头痛击。
原来在彰化失守后,刘永福急令王德标率七星队退守嘉义。以杨泗洪为指挥,统率各军。并实行"联庄法",发动各地绅民组织武装,联合抗日自卫。又派人联络附近的简精华、黄荣邦、林义成等部义军,共同抗敌。八月三十日,日军进逼嘉义城北三十里的台南孔道大莆林,刘永福令杨泗洪前往抵御,简精华、林义成也各率部分队伍往援。当夜,杨泗洪与日军先头部队在大莆林相通。杨奋不顾身,率军纵横冲杀,腿部受伤,裹创再战,予日军以重创,敌人仓蝗溃退。退路中的一座桥梁又被当地义军拆毁,日军走投无路,只好拼死顽抗,激战一直持续到深夜。当日军杀得精疲力竭时,黄荣邦、林义成乘势率军由甘蔗林中拦腰截杀过来,吓得敌人四散奔逃。附近居民自动组织起来,配合义军杀敌。在义军和当地群众的抗击下,进占大莆林的日军先锋部队被消灭了大半,义军乘胜收复大莆林,但杨泗洪和管带朱乃昌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杨泗洪,早年参加抗法斗争,屡立战功。后被台湾巡抚刘铭传聘任到台湾负责教练军队,任总兵。日军入侵台湾时,杨任刘永福黑旗军协统,率军迎击日寇。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杀在前,被誉为"黑虎将军"。最后,为保卫祖国领土台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杨泗洪牺牲后,刘永福命肖三发带领其众,又令简精华、简成功父子统领民团,配合各路义军继续抗敌。九月一日,数千名义军乘胜出击,收复云林,九月二日,义军乘胜收复苗栗,日军退入彰化。
收复大莆林、云林战斗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参军者日众,义军的队伍得到发展。经过短时间的改编、整颜,准备乘胜收复彰化。
九月四日,肖三发指挥各路义军反攻彰化城。日军拼死抵抗,炮火猛烈,义军未能攻入,便在彰化城外,择地屯驻,封锁包围。并多次组织围攻,杀伤大量敌人。特别简精华、简成功父子所率的义军,勇敢善战,"虽用土枪,能卧击,无虚发,且稔习地势,蓦山越涧,尤其长杖,聚散前后,飙忽猱腾,每绕倭兵后路,倭人畏之。"高山族同胞也行动起来,纷纷加入义军,同汉族同胞一道,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义军连续反攻,士气旺盛,打得日军龟缩城内,惊心丧胆。台中附近居民纷纷组织"联庄",协同抗敌。沦陷了的台北附近乡民也暗中加入联庄,准备迎接反攻大军。这时,日军近卫师团在八卦山战役中损失渗重,进彰化后部队又患时疫,伤亡及患病者达万人。土气消沉,军心厌战,兵力不足,已无力继续南侵。台湾抗日斗争形势,一时之间,大有转机。
但是,这种有利形势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由于长时间的战斗,黑旗军、义军的人力、物力消耗很大。台南一隅财力、物力有限,又得不到大陆的支援,弹药、粮饷得不到补充,给抗日军队的斗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相反,日本近卫师团被围困在彰化后,急忙电请国内发兵救援。日本政府立即从辽东半岛抽调第二师团以及在国内的后备队、工兵队、要塞炮兵队、宪兵队等共二万多兵力,在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指挥下,于九月十一回到达台北,增援近卫师团。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义军为了打开局面,决定冒险攻城,希图侥幸夺回彰化,扭转不利形势。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各路义军联合作战,连续二天攻打彰化城日军。但义军武器寙劣,只有步枪、抬杆,没有重炮,无法打破城墙。而敌军武器精良,炮火猛烈,隔着城墙不断地向义军轰击,以致攻城义军伤亡极大。二十四日,黄荣邦率队进攻,不幸中弹牺牲。二十五日,林义成领军再战,亦受重伤。义军由于损失惨重,弹药告竭,已无力再对彰化实行反攻。
至此,台湾爱国军民反割台战斗的第二阶段结束了。在为期月余的第二阶段保卫台中的战斗个,数千名爱国义军战士和群众为保卫祖国血洒疆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予日军近卫师团以沉重的打击,但义军实力大大削弱,粮饷弹药,日益枯竭。从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不得不转而采取守势。 八、台南保卫战
一、日军大举南犯
抗日义军反攻彰化失败后,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南进攻势。从此,反割台战斗进入了最后阶段。这时,台风季节已过,敌人在海上集结兵力,配合陆军进攻,水陆并举,夹击台南。
九月十六日,日军在台北东瀛书院成立了所谓"南进军司令部",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日军进攻台南的作战方案是:“向台南开始行动的南进军总计四万,其中一部拟由陆路直扑台南的正面,大部队则出海路在台南的侧背面登陆。北白川能久亲王殿下率领主力军一万五千人的近卫师团全部,从彰化开始行动,经过嘉义县顺大路开向台南,……又一大部队即第二师团全部,共主力军约二万五千人。该部队分别从基隆和大连湾乘船,全军有一天集合于澎湖岛,再分为两路,由海路分别开向台南的前侧面和后背面。第二师团的第四旅团由伏见殿下率领,总计约一万二三千人,拟由海路在中部登陆,这一部队已经在十月二日从基隆登船。该部队叫做伏见混成旅团,预定顺海边的道路逼扑台南的前侧面,其登陆地点为布袋嘴港。第二师团的第三旅团由山口少将率领,总计约一万二千人,拟由海路在南部登陆,这一部队已经在十月一日从大连湾登船。该部队叫做山口混成旅团,预定从台南的后背面进击,其登陆地点为枋寮港。而全军的指挥者即副总督高岛中将,该中将将率领南进军司令部,从中部布袋嘴港登陆。又后面的指挥者为第二师团长乃木陆军中将,该中将拟率领第二师团司令部从中部的中港或枋寮港登陆,三日已从基隆登船。海军将炮击两所登陆地点,并预定攻击安平、打狗将要港。”这样,形势已非常明显,日军占领台湾全岛只是时间问题了。
十月一日,南进的日军近卫师团攻击肖三发的队伍,肖率众力战,身负重伤,形势危急。徐骧和简精华引军相助,两军相持数日,最后,义军以弹尽粮绝,被迫后退。于是,日军分三路向南进犯。敌前卫的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和一个工兵小队的兵力,自永靖镇向荆桐巷庄进犯;右翼以步兵-个联队及一个大队、骑兵一小队,炮兵一小队和工兵半小队的兵力,自社头镇向尧平厝庄进犯;日军主力部队由步兵第二旅团司令部、步兵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步兵第三联队、第四联队的第二大队、骑兵一小队、炮兵联队本部和第一大队、工兵大队本部和工兵半小队以及机关炮队、卫生队、辎重梯队、野战医院等部组成,继两路支队之后,气势汹汹地向南杀来。
十月五日晨,王德标所部义军在西螺溪、中浮洲迎击敌军前卫部队。按战不久,因敌军兵多,炮火猛烈,义军被迫退守尧平厝庄一带,不久又退至斗六镇。敌军陷荆桐镇脚庄。六日晨,日军左翼支队越过树仔脚进犯西螺镇。义军廖三聘在镇内坚持抵抗,与故展开激烈巷战。日军不得逞,乃纵火围攻。义军败退,西螺镇陷敌。七日,敌军前卫部队进迫斗南镇。王德标、林义成各率义军奋勇力战,因地势不利,兵力又单,最后只好撤退。斗南镇亦陷。当天,日军右翼队向土库庄进攻。义军王玉山率福字军和义勇团出战,奋勇杀放。日军集中大炮在猛烈轰击义军阵地后,组织数次冲锋,均被义军击退。日军派出敢死队纵火烧屋,时值大风,几小时之间,整个土库庄,化为一片瓦砾场。义军被迫转移阵地。同日,日军左翼支队向斗六镇进犯。义军肖三发、徐骧、简精华、简成功等各率队迎敌。日军分三路夹攻,义军兵单,为保护实力,在大创日军后撤退,斗六镇失陷。
斗六镇失陷后,义军各部均向大莆林后撤。八日,日军乘胜分三路围攻大莆林。义军分路御敌,同进犯之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敌人每占一条街道,一所房屋,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义军毕竟力量薄弱,经过激战后,日军终于再次攻陷大莆林。接着,进逼嘉义。
二、嘉义地雷战
十月八日,南犯日军兵临嘉义城下。
守嘉义义军见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与敌硬拼,决计采用智战。守将王德标与徐骧、林义成等商议,用地雷战消灭敌人。在日军到来之前,他们预先在城外义军营地中埋下许多地雷。每个地雷之间,均以药线相连,井进行了巧妙的伪装,使敌人不能发觉。布置停当后,义军撤离营地。王德标率军入城,徐骧、林义成率义军埋伏营地两侧。当晚,林义成率队出击敌军,放了一阵枪后,佯装败退入城。日军以为义军退走,当晚便占踞义军营地宿露。半夜,王德标派一些勇敢、敏捷的战士,潜至营地附近。迅速将地雷药线点燃。轰然巨响,各处地雷连续爆炸。睡梦中的日军还未来得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便被纷纷炸死。这一仗,日军被炸死炸伤七百余人。义军大获全胜。
十月九日,象被激怒了的野兽般的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疯狂向嘉义城大举围攻;前卫部队攻北门;右翼支队攻西门;左翼支队攻东门。中午前,各路日军迫近城垣,同时发起进攻。枪炮轰鸣,喊杀震天。义军首领徐骧在城楼上持刀督战,奋勇杀敌。总兵柏正才、守备王德标、武举刘步升、生员杨文豹、同知冯练方、义民领袖简精华、简成功父子均率部力战。日军炮弹雨点般向嘉义城倾泻,一小时发炮一百八十余发。义军死伤累累,柏正才、刘步升、杨文豹、冯练方皆中弹牺牲。过午,西门首先被攻破。接着,敌人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内。城内义军一面奋力抗击,一面夺路冲杀。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冲出重围,退到城外。嘉义重镇遂被日军占领。王德标与徐骧退守曾文溪。
三、保卫台南之战
嘉义失守后,日军纠集近卫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全部兵力,海军的配合下,水陆合攻台南。
陆路方面,近卫师团占领嘉义后,立即派遣一步兵大队、一炮兵大队、一骑兵中队和半工兵小队追击义军。该师团的其余部队也在十月十日向台南进犯。
水路方面,第二师团的第四旅团在布袋嘴登陆,然后进犯台南;其第三旅团在枋寮登陆,从南面夹击台南;海军则出动六艘军舰进攻打狗港。这样,日军从三面对台南实行合围。形势对义军越发不利了。这时,抗日义军经过四个月的浴血奋战,伤亡极其严重。上万名义军战士为保卫祖国的土地,在战场上英勇献身了。姜绍祖、吴汤兴、吴彭年、杨载云、杨泗洪等许多优秀的爱国义军将领也先后壮烈牺牲。义军元气已消耗殆尽,兵力不足,饷弹缺乏。再加上台南得不到大陆的支援,孤军奋战,反割台斗争已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
在中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的台南义军总指挥刘永福,此时见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开始动摇了。八月间,日本曾通过英国领事欧思纳出面,准备以巨额金钱引诱刘永福投降。当时形势还未象现在这样恶化,战事犹有可为,刘永福坚决拒绝了敌人的诱降。表示“义当与台湾共存亡”。现在,刘见大势已去,便经不起考验,企图通过欧思纳向日军求和。但这时日本侵略考见胜利在握,今非昔比,悍然拒绝了刘永福的求和要求。乞和没有成功。
同刘永福的乞降行为相反,广大义军战士和将领决心抗战到底。尽管形势十分危急,但他们毫不动摇,誓死不向侵略者低头。
十月十一日,敌近卫师团前锋部队南进至盐水港附近一个村落时,遭到义军的袭击,义军以民房为掩护,射杀敌人,日军伤亡十余人。义军撤退之后,侵略军在狂怒之下,残暴地杀戮当地居民八百余人,纵火烧毁了许多民房。
十月十日,敌第二师团第四旅团分乘运船十九艘,在军舰掩护下,于布袋嘴登陆,向台南进犯,沿途受到了义军的抵抗。为了阻击日军南进,这个地区的义军,"出没于布袋嘴附近,威胁我(日军自称--引者)粮道,而且往往袭击守备队"。十月十八日,这个地区的义军四千人在李翊安的指挥下,于王爷头与前来围剿的日军佐佐木联队展开激战。义军以村落为据点,以民房、竹围和大堤作掩护,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种锋。义军的炮队在战斗中表现得尤为出色,当日军已突入到阵地前,义军炮兵仍不撤退,英勇战死在炮前。就连敌人也不得不赞叹义军炮兵:“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赏叹,可称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混成第四旅团登陆布袋嘴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aca6283a71a408e.jpg
第二排中座,穿白色军服者为受命率军登陆布袋嘴的混成第四旅团长少将贞爱亲王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d8c492157939b35.jpg十月十一日,敌第二师团第三旅团分乘运船二十余艘,在枋寮北方番仔仑庄登陆。十二日占东港镇。十四日陷凤山县城。但日军每占一个地方,都受到义军的顽强抵抗。
十月十五日,日本常备舰队司令官有地品之允率吉野、秋津洲等六舰和运载着二千多名登陆队的汽船,进攻打狗港。打狗港是台南重要海口,原由刘永福之子刘成良率黑旗军旧部及粤勇五千人驻守。十月十三日,刘永福电檄刘成良派大队折回台南协守,在打狗港可以高揭白旗。并电嘱刘成良"倭寇如果迫近,聊开数炮,以掩耳目。"进攻打狗港的日本军舰靠近沙落尖头炮台后,立即向该炮台和大坪山炮台发炮轰击,以掩护登陆部队上岸。防守两炮台的黑旗军发炮还击。但由于刘成良遵其父电嘱,无意坚守,战斗不到一天,沙落尖头炮台便被日军攻陷。接着,大坪山炮台也落入日军之手。
由打狗港登陆的日军向台南进犯时,沿途不断遭到义军的伏击。十月十六日,日军一个骑兵队自南而北向台南进发,行至二层溪时,遭到郑清率领的义民军伏击。郑清原为绿林豪杰,日军进犯台湾时,他激于民族义愤,率七百人往诣刘永福。表示"不愿受饷,愿杀敌,领一军守凤山路",永福允之。在这次伏击战中,郑清奋力杀敌,击毙敌骑兵十众人。
为了镇压台湾义军的袭击,日军不得不自己化装成山民进山作战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d62c9d844a1c733.jpg
十月十九日,由布袋嘴登陆的日军伏见混成旅团的一个联队沿海岸南犯。行至北门镇附近时,受到林昆冈父子率领的当地义民的阻击。六十四岁的林昆冈是亮义县沤洪村人,原在村中教书为业。他愤于日寇的侵掠,率领自己的儿子和附近的村民数百人,用仅有的数十杆旧抬枪,同武器精良的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后,父子双双战死沙场。
十月二十日,由布袋嘴登陆的另一个联队经麻豆镇渡曾文溪,犯东势寮庄。徐骧率义军及高山族同胞七百余人,在溪尾庄附近迎敌。同时,另路日军进攻文溪庄,王德标率队拒战。曾文溪距台南府城仅二十公里,是府城外围的重要防线。日军在这里集结了大量兵力进攻,徐骧,简精华、王德标率义军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在曾文溪西岸战场上,日军依仗其优良装备和优势兵力,枪炮齐发,马步并进,向义军冲杀。义军既无炮兵也无马队,武器弹药也不足。但凭着爱国热情,民族义愤,面对优势敌军毫不畏惧,士气极为高昂。徐骧身先士卒,以“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豪言壮语,激励战士们杀敌报国。义军战士在激烈的炮火中,奋勇冲杀。但是,毕竞力量相差过于悬殊,在战斗中徐骧身中敌弹壮烈牺牲,王德标、简精华下落不明。义军终于战败。
徐骧,宇云贤,苗栗县庠生。甲午战争前执教于头份庄。日军入侵台北,徐骧多次组织义军报国杀敌。先后驰骋冲杀在台北、台中、台南各战场,每次重大战役都有徐骤率领的义军奋勇杀敌。在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永远彪炳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光荣史册上。
当义军在曾文溪与敌伏见混成旅团决战之前,另外两路日军己进逼台南城下,台南府城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炮火面前。在这危急的形势下,刘永福部将柯壬贵仍率领部分黑旗军战士坚守城头,与敌奋战。十月十八日,刘永福集众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十九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自发炮轰击日军,毙敌数十人。十九日晚,日军攻城益急。刘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抛下正在抗战中的义军战士,带着自己儿子和亲兵,潜乘英国多利士南船,退回大陆。
台南府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9cb5b50d1ff352b.jpg
日军进入台南府后,某些部队暂驻“开元寺”,等候攻击命令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ca7cc4b67a1489d.jpg
刘永福去后,台南城内抗日武装失去指挥,顿时大乱。十月二十一日,在台湾的英国传教士福格逊和巴克莱到日本军营,诣第二师团长乃木中将,告知城内情况,日军于当日进占台南府城。
至此,台湾军民轰轰烈烈的武装反割台斗争,宣告失败。在最后的战斗中,英雄的抗日义军虽然知道失败已不可避免,但他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坚持战斗到最后一息,誓死不向侵略者屈服。仅在最后半个月的战斗小,就歼灭了日军一千五百余人。九、台湾人民反割台战斗的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震惊中外的长达四个月之久的台湾人民武装反割台斗争失败了。这次斗争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一、反动卖国的清政府,执行对日本侵略者妥协、屈服,对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封锁、破坏的方针,是台湾人民斗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反动腐朽的清政府,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所采取的就是政治上妥协投降,军事上消极避战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最后失败。在战争失败后,以西太后那拉氏为首的反动政府,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和苟延残喘,不惜以巨额赔款,割让大片土地来满足日本侵略者的贪欲。它准备以牺牲台湾来换取自己的苟安,害怕台湾人民的反抗,引起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所以对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十分反感,对台湾人民的爱国斗争不但不予任何支持,还一再严令不准全国各地支援台湾的斗争。甚至丧心病狂地唆使和怂恿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武力镇压。卖国成李鸿章致电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派遣水陆各军,以资弹压,保持平安",正是反映了清政府的这种心情。
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设施主要在台北,台南远不如台北。抗日斗争开始时,台南仅存几千枪枝,弹药亦缺,粮饷尤感困难。由于战事激烈,时间持久,人力、物力损耗很大,到后期,弹药饷械均告竭蹶。前线各军迭次催调,刘永福每次仅能筹划到两、三千两银子济急,一半靠发行官银票。九月中,外国商人乘机捣乱,提票要求兑现迫使官银票在市面停止流通,财政更加困难。在台湾抗日人民面临困境急需援助的时刻,清政府明确表示不给他们以任何支持,以免"致生枝节"。同时还封锁沿海,严令禁止官民"私相援助","不得丝毫接济台南"。全国各地人民筹集的粮食、器械等各种物资,以及爱国志士赴台参战的请求,都被一律禁止。在斗争十分困难的时刻,刘永福曾派文案吴桐林等内渡求援。他们遍诣沿海督抚如闽浙总督边宝泉、两广总督潭钟麟、广东巡抚马玉瑶、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请求授助,皆无济于事。那些大员们都以"奉上谕不准接济台事"为由,拒绝援助。张之洞等还以"关系外交"'"不能为力"的话来反劝刘永福等人内渡。结果,吴桐林等"遍走沿海各省无应者",内渡筹饷,几及一月,迄无一成。刘永福曾气愤地说:"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实际上是为卖国的清政府所误。
在兵力上,台湾本来有相当的兵力驻守。清政府为了决心割台,下令"在台官员一律内渡",军队也大部撤回大陆。如杨岐珍、杨汝翼、万国本、杨西园、林朝栋等许多将领,都是在清政府命令下,纷纷退回大陆的。这样,留在台湾抗敌的,只剩下刘永福率领的少数军队。造成兵力不足,敌强我弱的局面。总之,在为时四个多月的战争中,一方面是日军兵力饷械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另方面是抗日义军在清政府卖国方针下,人力、物力得不到任何接济,孤军作战,其失败是必然的。
二、战争的双方实力悬殊,是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
台湾抗日义军的敌人--日本侵略军是一支兵力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和具备实战经验的近代化正规军队。日军在侵台战争中,先后投入了两个整编师团和一个海军部队的兵力,士兵近五万人,随军伕役二万六千余人。这些军队装备优越,兵种齐全,都参加过实战。近卫师团更号称日军的"精锐"。在武器方面,日本士兵大都使用村田式连发步枪,配备有迫击炮、山炮、野炮等重火力。在兵种方面,有马、步、炮、工、辎重等,兵种齐全,协同作战。抗日义军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来自山区和田间的农民,缺乏军事知识,更未经过训练。只是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下,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不做亡国奴,才自愿拿起武器参加战斗的。他们手中使用的是土枪、土炮、鸟铳、抬杆甚至挥舞大刀长矛参战的。除了安装在台南几处重要港口炮台上的少数炮火外,抗日义军没有什么重武器可以用来在战场上轰击敌人。
台湾淡水炮台一角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5be3c0631f9a111.jpg
淡水炮台上使用的火炮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d00aa889f3906d9.jpg
抗日义军虽然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仇恨,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但没有实战经验。他们是以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作战,每夺取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胜利,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加以孤军作战,饷械不济,损失伤亡得不到补充,以致最后实力消耗殆尽而失败。
三、唐景崧等少数地方官僚的无能和忌贤以及军事上的部署错误,也是台湾人民斗争失败的一个因素。
台湾地方官僚士绅唐景崧等人建立的台湾民主国,其宗旨原本是"愿人人战死以失台,决不忍拱手而让台",如日军"以干戈从事",就"集万众御之”的。但实际上唐景崧等没有真正作到这一点,相反,却幻想依靠列强的干涉来保全台湾。这个幻想破灭后,唐景崧等人又准备"相机自处",逃回大陆,因此对台湾的防务不感兴趣。更错误的是唐景崧不懂军事,却"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台北是台湾政治、经济中心,是全台的根本,应集中主要兵力加强防守。但唐景崧出于私心,把遭到自己猜忌的有作战经验的刘永福、林朝栋的部队分调往台南和台中,而由他自己率领刚用二十万两银子招募来,成军不久,未经训练战阵的广勇驻守在台北。这样不仅分散了台湾的兵力,而且日军一登陆,他手下的这群乌合之众便一哄而散,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台北。台北的失陷,不仅使日本在数百万发弹药以及其他物资,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土气。造成人心解体,台湾民主国败亡。如果避免了上述错误,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定会更有作为的。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其意义是重大的。英勇的台湾人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免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奔赴杀敌战场。他们不靠官兵,不用国帑,自己组织起来与日本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这种同仇敌忾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使得敌人也不得不惊叹。他们承认:"不论何时,只要我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青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回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也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永远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台湾人民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义军首领姜绍祖在新竹附近枕头山战败被俘。日军不识其人,便把全体被俘义军囚于一庭院中,逼问谁是姜绍祖。绍祖部下的一位义军战士,为掩护姜绍祖脱险,不避斧钺,毅然应声答道:"我就是"。日军信以为真,杀害了该战士。姜绍祖得以脱险,继续领导抗日斗争。日军攻占云林时,有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和十二、三岁的儿子,持枪冲进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卫生队,袭击敌人因寡不敌众,被日军杀害,连日方也不得不承认台湾人民"枭悍不怕死,大率如此"。许多妇女虽不能直接参加战斗,但也用各种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姜绍祖牺牲后,日军逮扑了他的妻子。面对死亡的威胁,她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说:"我丈夫为国捐躯,我是他的妻子,你们要杀就杀吧"表现了慷慨捐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
精神。新竹的一位教书光生林为恩,得知日军侵略台湾,与黄胜等人组织数百志士抗击敌人,不幸战败。敌人为了抓捕他们,便把林妻兰氏抓起来折磨拷打,要她供出丈夫和义军的行踪。兰氏忍受敌人的酷刑折磨,决不出卖自己的丈夫和抗日志士,最后竟被敌人活活打死。
与台湾爱国同胞高昂的反抗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相反,侵略台湾的日军,师出无名,精神空虚,意志消沉。这点从侵台日军头子北白川能久亲王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他在题为《台湾偶成》的一首七律诗中写道:"河水恣流激急湍,危岩荒谷草茅攒,如斯防恶恐无比,兽蹊鸟道几辛酸。"在另一首《台湾偶作》中写道:"远伐荆蛮百事辛,难堪恶水与炎尘,去京半岁君休笑,忽作白头黑面人。"这"兽蹊几辛酸"和"忽作白头黑面人"等句,不正是道出了侵略者的厌战情绪和低沉的心理状态吗!台湾人民的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却名垂青史,万古留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台湾,虽然暂时得逞了,但他们是卑鄙的,他们的侵略罪行,已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英勇的台湾人民为了挽救祖国领土的沦丧,为了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他们在武器简陋,粮饷缺乏和孤立无援的艰难条件下,同武装到牙齿,凶狠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们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地抗击了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个海军舰队的进攻,使日本侵略军伤亡累累。在四个多月的战斗中,五万侵台日军中,在战场上伤亡和因疾病而遣回本国者达三万二干人。其中死者四千六百多人。他们暴尸异域,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在这次战命中毙命。总计日本在侵台战争中死伤的人数,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多了近一倍。台湾人民的英勇斗争,不仅他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台湾人民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帝斗争史,谱写了极其慷慨悲壮而又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前线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图中坐者)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0da61de64908e92.jpg
图中的担架是运送重伤的北白川宫能久进入台南的器材
http://i.ttsite.com/u/Mon_0704/Day_4/105794_115969_10ddfe98b90be77.jpg

xiaoyaog 发表于 2008-4-5 09:53:06

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和未来

灰雨 发表于 2010-4-1 22:32:58

图看不到了

飞花学士 发表于 2010-10-5 20:23:10

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打日寇历史应该牢记

满清就是该诛灭!这么大国土都不敢和日寇周旋,就会打败逃跑甚至割地赔款。台湾人民宁死不屈打击日寇的历史应该多宣传。

欢笑绿茵 发表于 2011-11-29 09:35:46

『賽德克-巴萊』→深刻反映了老师所重温的台各民族同胞齐心绝地反击东洋倭寇野蛮奴

引用楼主荣誉叫做忠诚于2007-10-01 09:59发表的 图文详述:清末中日台湾战役 :
一、日军攻占澎湖
  澎湖列岛位于福建、台湾间,为闽台锁钥。日本明治政府对我福建、台湾、澎湖垂涎已久。一八七四年日本侵台失败后,觊觎台湾之心末死。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大本营确定的"作战大方针"中,就有关于在冬季派兵占领台湾的计划。但因兵力不足,特别是日本海军力量被北洋舰队所牵制,无力南顾,以致迟末进行。及一八九四年底至一八九五年二月问,"旅顺威海既陷,中国的两关全破,牛庄、营口亦被攻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大本营"作战大方针"的第一期侵略作战计划已经实现,即将开始着手在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的第二期侵略部署。因此,大本营一面组织"征清大总督府",制定直隶平原作战的计划;一面积极着手南进侵略台湾的活动。澎湖为台湾锁钥,欲据台湾,必先得澎湖。于是,决定首先派出一支混合部队占领澎湖。
  澎湖岛在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中遭受法国侵略军的蹂躏后,清政府从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间重新修建防御工程,由当时澎湖镇总兵吴宏洛经营其事。至一八九四年六月,先后在澎湖列岛修理炮台五座。其位置及名称如下表:

炮台名称
....... http://www.qmhistory.cn/images/back.gif


  
关于东洋倭寇利用马关条约占领台澎金马,台湾各族同胞团结起来殊死拼搏数十年的光辉斗争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都鲜见郑重其事地提起。印象中早年的历史老师也只是讲英勇的台湾人民把日本鬼子给打泡了,没有太多叙述。其实就本文来说已经很详细告诉大家,倭寇是武装到牙齿的,台胞为此付出的鲜血代价是巨大的。但她们越战越勇,采取长期斗争,持久战的战术,军事家非军事斗争相结合,当然二战期间大陆及盟国军事支援也是很关键的。
最近一部诗史篇的电影故事『賽德克-巴萊』就比较生动地让大家重温台胞是如何不怕牺牲和野蛮的倭寇统治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大家可以边看边领悟老师本文所回眸的这段军事反击倭寇历史是十分重要的!  
「  《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构思筹划十二年,一部真正属于台湾人的史诗电影,耗资国片最高纪录七亿台币,描述1930年日据时代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反抗日本政府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在台湾日本统治时期,原住民男人必须上山砍伐木材,修建武德殿和雾社公学校,不能再随意驰骋山林打猎;女人必须为日本家眷帮佣,不能再编织彩衣。最重要的是,他们被禁止纹面,完全失去成为「赛德克.巴莱」的传统信仰图腾,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原住民为节省体力,使用传统方式用铁索将木材由山上滑曳到地面,被日本警察发现后,将原住民们鞭打成遍体鳞伤,原住民反抗与复仇的意念在心中滋长。某天,马赫坡社一对青年男女结婚,部落举行酒宴,日本驻警来巡视,莫那.鲁道的长子达多.莫那(Tado Mona)招呼日警喝酒,却被误会反被殴打;气不过的达多.莫那协同兄弟巴索.莫那(Baso Mona),把驻警打得头破血流,自此马赫坡社便笼罩在日警报复的阴影里。 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如果反抗日军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莫那鲁道说:我知道日本人比浊水溪的石头还多,比森林的树叶还繁密,可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坚定! 10月27日清晨,雾社公学校〈现今台电万大电厂雾社分部〉举行运动会,能高邵守小笠敬太郎主持开幕典礼,其他日本人都前来观礼,这时候预先埋伏的原住民,在莫那鲁道攻击号令下,立刻展开猛烈的突袭,将运动场内134位日本人全部歼灭。 日军大为震怒并派遗台中、花莲之步兵,分为两路攻进雾社,莫那鲁道率领抗日原住民退守马赫坡石窟,一场为祖灵而战,为自己灵魂尊严而战的战争就此揭开序幕。」

沃尔玛 发表于 2013-5-27 10:08:36

了解历史

珀尔修斯之弓 发表于 2013-5-27 11:51:57

胡适之先生的父亲,胡传胡铁花先生,就 为台湾民主国殉难。

沃尔玛 发表于 2013-6-17 08:05:24

清老母都不要你了,能翻起什么浪

异度空间 发表于 2014-2-7 11:21:5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文详述:清末中日台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