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狐 发表于 2009-10-21 16:26:39

冯蜂鸣关于秦可卿之谜的解读——我认为比刘心武那个靠谱得多

    最近写小说,不免又捧起《红楼梦》来读一遍,其实以前已经读过无数遍了,许多段落都能背出来。看起《红楼梦》,不免又找一些名家解读来看看,就把刘心武跟冯蜂鸣对《红楼梦》的研究都仔细看了。刘心武啰嗦透顶,冯蜂鸣很好,特别对于秦可卿之谜的解读,看完之后真让人恍然大悟。估计因为版权原因,网上找不到原文,所以就按照记忆把那个大概内容复述一遍如下(我是在图书城看的):

      曹雪芹早年仿照《金瓶梅》写过一部大概只有二十回的艳情小说《风月宝鉴》,那也是很好看的。在那里边,《红楼梦》的主体框架已经出来了,最主要的人物,像王熙凤、贾琏、贾蓉、贾敬、贾宝玉,都已经出现。里边的关系很乱,王熙凤是贾琏的老婆,却又跟贾蓉、贾宝玉都有一腿。贾宝玉在里边大约有二十来岁,是一个小官,过着跟西门庆差不多的生活,到处寻花问柳,跟秦可卿也上过床。

      但最关键之处在于,《风月宝鉴》里边讲到,贾敬早年因为经常入宫,跟皇宫里的一个妃子偷情,生下一个女儿,而贾敬自己并不知道有这回事。贾敬对那妃子很入情,但皇宫森严,偷过几次情后再也没法去了。那个妃子生下这个女儿后,自然不能养在皇宫里,她又跟贾母关系很好。贾母作为诰命夫人,自然是经常要入宫去给后妃们请安的,那个妃子就托贾母把这个女儿带出宫去抚养。以贾母的身份,自己丈夫已死,这个女孩自然也不能带在自己身边,起初只好暂时寄养在养生堂,然后又密托无儿无女的秦邦业收养了这个女儿,为了掩人耳目,同时还收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女孩就是秦可卿,她的来历,只有贾母一人知道,但她的父亲是谁,却是除了那个妃子,天底下再无第二人知道,贾敬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女儿。这样的惊天秘密,那个妃子再也不肯告诉第二个人的,唯恐惹祸。

      贾母知道秦可卿身份尊贵(因为能跟妃子偷情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人物),所以等她长到十几岁,就自己做主,把她嫁给了贾蓉。这个情节移到了《红楼梦》中,贾母对秦可卿的态度,叫做“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对那个妃子的女儿是很疼爱的。结婚之后,贾敬才发现,原来秦可卿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自己的亲生女儿跟自己的亲生孙子结了婚,并且贾珍又跟这个秦可卿鬼混,等于是自己的亲生儿女睡在了一块。而贾珍、贾蓉两父子又跟尤氏的两个异母姊妹素有“聚麀”之举。如此一来,整个宁国府中的男女关系就乱了套,所以才有后来柳湘莲那句话:“你们东府里,除了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恐怕连小猫小狗都不干净。”

      到了这个时候,贾敬内心煎熬,但已经不可能再说明真相。因为乱伦局面已经形成,说出来耻笑于天下,并且还有杀身之祸。贾敬只好两手一撒,从此不再管事,只在城外道观里跟一帮道士胡混,连家都不愿回了。再后来,秦可卿怀孕了,怀的自然是贾珍的种。贾敬就下了密令,一定要打掉,死人都不能生出来。秦可卿就在这种两难处境中,抑郁而终。

      这是《风月宝鉴》中的情形。在《风月宝鉴》中,贾家只有一个贾府,还没分出宁荣二府。

      后来曹雪芹年纪渐渐大了,人世阅历加深,修养学识也日益丰厚,这时候,他的思想情趣就已经从《金瓶梅》那种淫欲低俗中完全超脱出来,就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扩充改编,把贾宝玉的年龄改小,又加入大观园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一干青春少女,立意主旨完全改变,艳情内容一概雅化,最终写成《红楼梦》。而《风月宝鉴》中的主要情节都移入了《红楼梦》,包括秦可卿的事情,这就是秦可卿之谜的真相。

      后来《红楼梦》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冯蜂鸣说,第五十五回宫中死了一个老太妃,那就是当年跟贾敬偷情的那个妃子,到了第六十三回,贾敬就夜吞金丹死了。贾敬分明是自杀的,他女儿也已经死了,一直深爱的那个妃子现在也已经死了,家中早已乱了套,没法回去,所以贾敬就自杀了。但到了八十回后,贾敬之事,包括秦可卿之事终于还是被揭露出来,天子震怒,再加上贾府许多零零碎碎的烂事,贾雨村一帮人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于是赐死元妃,查抄两府,贾母病死,林黛玉沉湖,薛宝钗改嫁,贾宝玉出家。这就是《红楼梦》的大悲剧结尾。

      所以第五章中关于秦可卿的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都说不孝子出在荣国府,其实起始作孽的是宁国府。)第十三支曲中又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是从贾敬开始的,贾府败亡的罪责也主要在宁国府。过去造下的冤孽其实都是因为“情”。)

      

      冯蜂鸣这个结论,我觉得比刘心武那个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要靠谱得多,并且跟整部红楼梦的风格主旨完全吻合,没有一丝牵强。刘心武啰啰嗦嗦四大本,拼命把《红楼梦》往政治上扯,最终依然是云里雾里,越看越糊涂,他自己都只能承认全是猜测。但冯蜂鸣的这个说法,不足两千字,就让人疑虑尽释。

      《红楼梦》的主旨,脂砚斋说是:“欲天下人共哭此一‘情’字。”主旨就是谈“情”,不光是男女之情,而且还有对于天地万物、花草树木、琴棋书画的感情。

      刘心武“索隐”出一个108回的《红楼梦》,并且鼓捣出后28回的主要情节。在那后边,大谈什么日月双悬,又是老义忠亲王代表了废太子,是月字派,乾隆皇帝则是日子派,还有忠顺亲王也是皇帝那边的。然后两派势力在后28回里边殊死搏斗,元妃被迫自缢,月派势力失败,同情废太子的贾府跟着倒台,甚至连出了家的柳湘莲都再一次扯出来弯弓握剑地去刺杀皇帝。最为可笑的是,刘心武在索隐出这些内容的时候,却一面大张旗鼓地宣称:高鹗续的那40回根本就不符合曹雪芹的立意主旨,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损害,是狗尾续貂。

      高鹗续得诚然不怎么样,不过看了刘心武的索隐结果,我却觉得高鹗基本还是延续了《红楼梦》原来的意思,反而是刘心武,把一部“大旨谈情”的《红楼梦》解释成一部政治斗争小说,他自己怎么不看看,他续出来的那后28回跟前边80回多么的不相称。但另一方面刘心武又必须设法把自己的索隐结果跟脂砚斋“欲天下人共哭此一‘情’字”的结论统一起来,又要自圆其说地解释道:“因为废太子对贾府有恩,贾府没法割舍这段感情,所以收留了废太子的女儿,最终招来灾祸。”把个“宿孽总因情”如此牵强附会地解释一顿。

      刘心武把政治上的感恩之情跟曹雪芹着力描绘的那个“天地至情”搓在一块,实在是对《红楼梦》的最大贬损,一面又要大骂高鹗。那个刘心武,跟咱们伟大的党是很有些相似的。

      最后补充一点,冯蜂鸣说《红楼梦》只有100回,并且曹雪芹写完了,但最后他自己又把后20回烧了。

      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冯蜂鸣写的《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语言优美简洁,比刘心武的好看得多。刘心武实在啰嗦得讨厌,并且极度缺乏艺术情趣,在书中隔一段就要大谈什么阶级斗争、什么科学的研究方法,许多东西反反复复都讲了不下十遍,毛时代走过来的榆木疙瘩脑壳。

释三昧 发表于 2009-10-21 16:33:47

很深刻的文章!
灵狐兄对红楼梦的了解让小弟佩服!

请教
在哪里可以看到20回的《风月宝鉴》?

如果看不到《风》一书
是不是冯氏的主章大部分是假设?

以前刘心武的那些让我也很不满意

灵狐 发表于 2009-10-21 16:36:08

风月宝鉴是的确存在的,但冯蜂鸣说的故事,并不知道到哪里能看到,释兄可以自己找找。但冯蜂鸣说的,的确不是毫无根据的,或许他有什么秘藏版本可做依据。

灵狐 发表于 2009-10-21 16:37:27

冯蜂鸣即使是假设,也相当高明,我觉得是最符合曹雪芹原来设想的版本。

失语者 发表于 2009-10-21 16:37:31

红楼梦我最喜欢看第五回!

释三昧 发表于 2009-10-21 16:38:54

刘心武的所谓把秦可卿和清廷的宫廷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说法
实在让我反胃

我大学的一个老师很推崇刘心武

灵狐 发表于 2009-10-21 16:42:43

扯来宫廷斗争,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最大贬损。

释三昧 发表于 2009-10-21 16:57:38

引用第6楼灵狐于2009-10-21 16:42发表的:
        扯来宫廷斗争,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最大贬损。 http://www.qmhistory.cn/images/back.gif


刘心武深受中国官本位文化的污染
我们也别难为他了

“新”中国的文学评论界
把《水》《西》《聊》这些书都要和政治硬扯上关系
实在是没话说了

释三昧 发表于 2009-10-21 17:06:31

《红》一书
我最喜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柳湘莲这些性情中人

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

而我喜欢晴雯还在林黛玉之上

袭人这种爱玩弄心眼的人是我一直反感的

灵狐 发表于 2009-10-21 17:08:02

玩弄心眼最厉害的是薛宝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冯蜂鸣关于秦可卿之谜的解读——我认为比刘心武那个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