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9-8-21 21:30:12

辽阳明清八景

         公元1522年至1566年,是我国明朝的嘉靖年代,毕业于国子监的知识分子韩承训生活于期间。韩氏自曾祖韩斌、祖父韩辅、至父亲韩玺,均为朝廷命官,镇守辽东。在辽阳城那座深宅大院长大的韩承训,没有继承家族的尚武之风,爱的却是舞文弄墨的文人生意。如果说祖上“外抗夷虏、内抚军士、政理民安,卓有能声”,那么,承训之辈通过自己的诗歌将家乡的风光名胜描摹在案,让后人对人杰地灵的辽阳感悟得更为具体和深入,也可谓功不可没。这就是韩承训留给我们的“辽阳八景诗”。
  其一为《望京杰构》:
   身在江湖心在庙,登楼见日动长谣。杖藜叹世恶长 苦,授简题诗兴亦遥。画栋珠帘江渚映,城高径仄旆 旌摇。凭高欲上呼闾阖,辽水东西尽寂寥。
  这一景是辽东都司镇城上的西南角楼望京楼。其时,辽阳城俨然一座军城,衙门林立,戒守森然,城墙巍巍,角楼高耸,难以让人或欲驻足其下,或欲登临其上。
  其二为《广佑雄图》:
   西北禅林出廓偏,当阶宝塔对金仙。顶芦月在光同 照,层铎钟虚韵独传。立地却愁鳌背负,凌霄应碍鸟飞 还。转轮还是推来易,谁与苍生结善缘。
  这是对白塔及广佑寺的描绘。其时,它们立于西北城郊。白塔修建于辽代,高70.4米,8角13层,密檐式砖木结构,由台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及塔刹6部分组成。广佑寺殿宇、廊房、僧舍俱全,其中“护敕圣旨一道,碑坊一架,山门3间,天王殿5间,敕香亭3间,钟鼓楼2间,碑亭4座,前佛殿5间,中讲殿7间,转轮藏楼5间,大悲殿5间,地藏殿3间,伽蓝堂3间,祖师堂16间,禅堂16间,斋堂僧房44间,殿主房3间”。真可谓塔高自留佛影,殿广随之烟生。
  其三为《太水环带》: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 出,边头近倚一川平。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应同白马 盟。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太子河水如此蜿蜒而来,在古城的东、北、西三侧横成汤汤大波,又那样蜿蜒而去,何况环抱古城的河水又承载着燕太子丹的悲壮故事!
  其四为《千山列屏》:
  层叠千山五寺藏,石门南面俨成行。银屏冬去雪山 阔,锦帐春回金谷长。岚暗虎龙深隐伏,气蒸云雨结微 茫。无人拈出生花笔,辜负当年五色祥。
  千山是东北名山之首,雄踞于辽阳城南,无论山水,无论庙堂,做为一景,无可生疑。
  其五为《香岩幽梦》:
  香岩高耸映中峰,左右坡陀建寺重。火宅无期僧自 定,灯朝有梦佛留踪。笙簧松远飞巢鹤,云雾潭深睡伏 龙。始悟无生原不染,顿令心地欲相从。
  这一景为千山香岩寺,是元代高僧雪奄的苦修之所。《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岩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
  其六为《华表仙因》:
  丁令千年已化仙,归来轶事古今传。泠泠仙语人民 后,戛戛鹤鸣城郭先。石磴长苔青润露,丹炉绝火紫销 烟。秦皇汉武俱成诳,韶舞歧鸣凤可甄。
  这一景,一说为华表山,即今辽阳城东邱家堡子后山;一说是华表柱,在辽阳城内旗仓胡同。不过承载的都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相传成仙化鹤的丁令威,因思念故乡,于某一天由修炼的灵墟山飞回来,驻足高处,望目疮痍,顿时悲从衷来。
  其七为《首峰泉瀑》:
  首山地抱自逶迤,远望昂头似建旗。台号青云来不 定,泉飞白水去如斯。因知魏将连营处,并忆唐王驻跸 时。惟有城名今异旧,中原弃地使人疑。
  比之千山胜景,首山更近于辽阳城。它踞于城南7.5公里处,因是千山群峰之首而得名。东连绵延丘陵,西接坦阔平原,风光秀美,故事复杂。
  其八为《陀洞悬珠》:
  佛洞高梁景物殊,洞檐平涌石如珠。只将金蓖开蒙 眼,更揭尼珠照昧途。在石恐随雷雨动,悬岩端与月星 符。登临身在浮云外,为取瑶华咏步虚。
  诗中说的是,辽阳东15公里,凤凰山南麓,南临太子河,有大小18洞,皆横列于山岩。其第八洞为嫘祖洞,有佛像,头戴道冠,颔垂髯;且存一圆石,虚悬若珠。今人也叫罗祖洞。
  随着时光的流逝,明代的辽阳八景大多已不复存在。千山和香岩寺二景现划列于域外,望京楼毁于明末的战火,就连其时的坚城固堞也片瓦不存,广佑一景只存白塔而消弥了殿宇,“华表仙因”和“陀洞悬珠”也是模糊的遗址罢了,只有太子河和首山在焉,然而也难免水瘦泉涸、山矮峰秃。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似乎什么都不曾销毁,然而,改变一切的也正是这一分一秒走过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时间又可以造就一切,其中就包括“失却”。
  因为失却,人们才有怀古的幽情。
  好在韩承训的八景诗还完好如初,它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行驶了300多年,与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晤面。细读韩承训的状景之作,我们知道,他不是就景写景,做一番自然主义的扫描,而是更多地灌注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他表面散淡于江湖,内心却悬系着庙堂。在望京楼上“杖藜叹世”、呼唤闾阁。面对广佑寺的宗教建筑,感慨“转轮还是推来易,谁与苍生结善缘?”如同写到衍水自然会联想到悲壮的燕丹,那么描写首山仍然把久远的战争故事当做素材,则不会再是诗笔的自然而然。看得出来,诗人原来是注重景物的人文气象,他在有意地营造着自己的心中之景。的确,自然的景物也许会变异和消失,而诗中之景物却会“活”到永远。
  感谢诗人的匠心,让明代的辽阳八景栩栩如生……
  
  星移斗转,“明”没“清”出。距离明代诗人韩承训之后160年左右,清代的辽阳又产生一位才子,他就是王尔烈。早年的《辽阳县志》称誉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这位活跃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关东才子”,也用诗笔记录了其时的“辽阳八景”,成为后人探寻辽阳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
  清代的辽阳八景,已经与明代的大相径庭。这也许缘于社会的变迁、时人观念的异化,今日之水并非昨日之水了。通过王尔烈的诗篇,我们知道清代有如下的景物取得人们的共识。
  其一为《华表仙庄》:
   丁郎令威在何方?指点晴云山气香。
   忆古常存清幽地,思绪更比雾缭长。
  这显然是指旗仓胡同的那一根华表柱。相传丁令威化鹤归乡时,驻足其上。其实是后人为了纪念丁令威,而立下的牌坊,是人文色彩极浓的一种寄托而已。王尔烈还有一首《来鹤亭》,写的也是这一景物:“襄平城廓近山垠,丁令威来华表存。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处觅儿孙。灵波渺渺烟云幻,僧塔垒垒草树繁。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稍后于王尔烈的道光年间辽阳名士马王孚 琳也有一首《华表仙庄》:“欲寻令威宅,步上东门道。人民冢尚存,柱无旧华表。空传归来时,劝人学仙早。何如管幼安,故井只令好。”相互对照二诗,看来这一景致大约毁于嘉庆末年。
  其二为《龙王夜渡》:
   鱼灯蟹火几约同,繁星孤月夜排空。
   得系叶舟烟波里,始知画图摇其中。
  明月之下,高丽门外,龙王庙前的渡口,船舶往来频繁。举灯细看,船夫老者朦胧若仙,令人顿感神秘。加之城廓黑黝,渔火温红,更使此景韵味悠长。
  其三为《神灯孤照》:
   当是神灵做此游,或明或灭犹萤流。
   莫向飘渺寻仙境,但识人间有古州。
  在城内西大街,时人常于夜里看到灯火明灭,或一或二,幻化无常;欲鬼欲仙,叫人羡惧交叠,因而逾加美观。
  其四为《白塔晚晴》
   拔地擎天浩洁身,更有流波漱凡尘。
   待到霞霓拂荡日,自有佛歌磬敲云。
  白塔是永远的白塔。夕阳西下,白垩生辉;余霞成绮,塔披红裳。再把此刻的塔影投射到不远处的溪流之中,又响起一片悠悠的佛乐,一帧人间奇景蓦然落成。
   其五为《魁阁凌霄》:
   本是魁星笔若刀,理断乱云独占鳌。
   果得功名思何就,莫负光景夕与朝。
  其时城东南角城基之上,竖着一座魁星楼,形制为八角二层。魁星木像设在上层,单足立于鳌顶,不言自名为独占鳌头之意;魁星左手执印,右手握笔,加之可以旋转,活生生一幅点状元之状。游人凭窗远眺,山水城廓尽收眼底;清风撞怀,情愫思绪飘然胸间。
   其六为《双桥卧虹》:
   卧虹双桥有似无,云遮雾缠影疏疏。
   流连八步登踏处,已是天庭户垂珠。
  城西门外,关帝庙前,护城河上,两座石桥相邻,间距仅有八步。云雾之中,躬起的桥身似有似无;若在夜晚,立于双桥,对望庙宇人家,分不清灯火星光,情景极好。
   其七为《松柏琴声》:
   松柏风声琴自含,隐约清浅都是弦。
   此曲本当人间有,拨弄思丝看流年。
  其时在大西门处建有“西会寺”。院内那棵苍然老松,不知何时树干中空,并寄生一棵柏树,双双枝茂叶盛,此为一奇。微风袭来,松柏相激,铮鸣琴响,天籁盈耳,此为一妙。奇妙合璧,可视可听,当为大美。
   其八为《首山樵唱》:
   担樵过山尽秋花,小道弯曲石边斜。
   人至轻松复幻化,理过云纱理霞纱。
  首山东麓观音阁碑记载,相传昔有仙人打柴于山后,常常歌唱于夜间。歌声悠扬,醉于听者,然而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此美景实为美声。
   透过上述的八首诗,再与明代的八景比较,可以知道,王尔烈时代的辽阳八景有了新的特点。其一是翻新了内容:除了白塔、华表、太子河、首山依然保留,其它四处都是新的;既使前者,也在表现细节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既更局部、更具体了。比如,太子河只是那个既定的渡口、渡船、船夫活动的背景,而把渔火、繁星、叶舟放大成让人注意的景观。其二是缩小了范围:八个景点中,除“首山樵唱”稍远一点(但也比明代八景中的千山近许多),其它的都设在城内或城郊,且东西南北中错落有致,整个地把辽阳城点缀得趣味盎然。这样布局的景点,既美化了城市,也方便了游人。其三是强调了时机:几乎每一景点,都有最佳 的观赏时机,比如,游“华表仙庄”最好是天晴气朗,看“龙王夜渡”当然要在月明之夕,观赏“松柏琴声”需要微风相助,把玩“白塔晚晴”选在黄昏的河畔是最好的。其四是突出了神秘感:每一个景点都有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或如鬼如仙,或似真似幻,比如“神灯孤照”总让人感到一种温暖的森严,“魁阁凌霄”让人难辩天上人间,“双桥卧虹”也叫游人产生不知身寄何处的慨叹,“首山樵唱”那实有却无的樵夫不能不引人发出空茫之思。
  
  如果把“清代八景诗”与“明代八景诗”两相对照,似乎王尔烈的篇章更多地注意了抒情性,而韩承训的作品突出地阐释了某些道理,这也许是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学养和爱好使然。韩承训生活于明朝嘉靖年间,社会动荡,王朝没落,自高祖至父亲均为武官,其个人为监生身份。王尔烈名噪清朝乾隆、嘉庆时代,大半年华都处于盛世,累世文臣之家的影响深厚,其个人中举人、及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甘州知府、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累迁内阁侍读学士,饮誉关东,名震江南,为饱学之士。明代辽阳八景,不虚不惘,先于韩承训的诗笔而存在。清代辽阳八景,多有牵强,想必是后于王尔烈的赞诗而发扬光大。这样,韩承训在对客观的描述中就注入了“理”的成份,王尔烈在对主观的开掘中便填加了“情”的因素。于是,明清两代的辽阳八景及其诗作,自然就各有各的不同了……

匿迹鲸 发表于 2009-8-22 11:32:09

乱剑狂刀终于承认乾隆朝是盛世了

我就在王尔烈身边

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9-8-22 21:25:21

引用第1楼匿迹鲸于2009-08-22 11:32发表的 :
乱剑狂刀终于承认乾隆朝是盛世了

我就在王尔烈身边 http://www.qmhistory.cn/images/back.gif


看清楚,这是转帖好不好
若是原创,我绝对不会如此鼓吹那个什么盛世
可以说,南宋之后就没有真正的盛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阳明清八景